彼时的中南半岛都深受社会主义阵营影响, 美国为了防止中南半岛“泛红”甚至出兵越南直接导致元气大伤, 老挝和柬埔寨也在美国的炸弹轰炸下生灵涂炭, 战火再度烧到了泰国身边 。

文章插图
更可怕的是, 社会主义阵营的所谓革命输出让泰国国内暗流涌动 。 自古以来, 由于夹缝求存的特殊历史, 虽然泰国也曾辉煌一时, 但在长期的动荡尤其是中原王朝的影响下, 泰国始终未能形成自成一体的文明体系, 民族凝聚力也差强人意 。 华裔虽然占比只有约10%, 但这一群体自古以来吃苦耐劳、有勇有谋, 掌握着大量的社会财富, 所以社会主义思潮此起彼伏, 泰国社会自然人心思动 。
而因为千百年来, 泰国在应对东西强权时长期保持与中原王朝的友好藩贡关系, 深受中华文明影响 。 再加上泰国社会虽然一样包容度高, 但“小国寡民”的体量又无法像中原王朝那样同化一切外来文明, 所以消化不良的泰国一度相当难受 。
为避免被两大阵营对抗的热战影响, 继续独善其身, 泰国尝试以佛教统一思想认识, 同时强化君主立宪制度, 拔高泰国王室的地位, 比如拥有军权 。
但问题是佛教同样排他性弱且包容性强, 更要命的是佛教门派五花八门, 根本无法完成整合泰国的目标 。 再加上泰国自古缺乏政教合一的土壤, 佛教地位的上升必然和王权针锋相对 。
而泰国王室的坐大, 又成为军方的强力靠山, 相比之下, 民选政府虽然有普罗大众支持, 但在王室和军方联盟的面前必然弱势, 他信和英拉的失败就是最好证明, 而这样的国家结构设定也是泰国军事政变频繁但却国家却依然稳如泰山的根本因素 。

文章插图
在佛教和王权都无能为力的情况下, 泰国最终选择了“远交近攻”, 和美国搞好关系, 企图引入美国的势力整合国内力量, 增加自保资本, 参加东南亚条约组织就是典型案例 。 所以70年代之前, 中泰关系实际上相对紧张, 1971年新中国重返联合国投票时, 泰国投下的是弃权票 。
但因为越南战争严重拖累了美国, 甚至让美国在美苏争霸中不得不转攻为守, 于是急于抽身的美国谋求与新中国改善关系, 并最终推动了1972年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而中美关系的转圜, 也直接推动了中泰关系的改善 。 1975年, 中泰建交 。
彼时的中苏早已交恶, 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无疑又让苏联压力倍增 。 在这样的情况下, 中南半岛上的格局再度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 越南在1969年胡志明去之后逐渐倒向苏联, 中越关系急转直下 。
1975年越南统一后, 旋即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兼并老挝、柬埔寨并一统印度支那的冒险, 同时在国内发动大规模排华, 更在中越边境疯狂挑衅, 最终导致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爆发 。
越南在重建所谓印度支那联邦的同时, 自诩为“第三军事强国”, 其咄咄逼人的扩张无疑令泰国胆战心惊, 事实上越南也确实在谋划侵略泰国 。 所以当新中国对不可一世的越南亮出了拳头, 并用长达10多年的时间将越南的印度支那梦彻底打回原形, 更间接导致了苏联的分崩离析后, 泰国对中国的“救命之恩”自然好感倍增 。

文章插图
而从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前的1978年开始, 随着新中国的改革开放, 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接着上来, 对泰国的思想文化影响也“不复存在”, 于是中泰关系也最终扫清了障碍, 开始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大步向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