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牌酒店,如何在潮流文化的巨浪中新生( 三 )


此后的每家W酒店 , 从苏州W的“悬浮园林” , 到西安W的“撒马尔罕的金桃” , 再到成都W的麻将元素……几乎都在目的地文化上倾力接洽 。 与W酒店同类的潮牌酒店 , 近几年 , 对目的地文化的洞察 , 也极为深刻 。
潮牌酒店 , 正遭遇“时代瓶颈”危机往往与机会并存 , 随着入局者逐渐增多 , 以及日益扩张的本土市场现状 , 消费者的打卡热情明显没有前些年那么热烈 。 本土的高奢酒店不再是“饥渴”之状 , 作为走在潮流前端的潮牌酒店在此刻不得不关注几个现状问题 , 以便在发展瓶颈中提前预设 。
01 新时代对手在W酒店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 , 潮牌酒店仍是新事物 , 整个消费市场甚至需要时间去接受 。 因此 , 潮牌酒店的竞争对手 , 也大抵是几个国际集团旗下的高端品牌 , 如安达仕、英迪格等 。
随着生活方式理念深入人心 , 新品牌层出不穷 , 当下的潮牌酒店们 , 需要面对的新时代对手 , 不仅仅是那些经典高端品牌 。 两股势力 , 不容小觑 。
一个对手是崛起的本土潮牌酒店 。 随着中国中产消费者群体日益庞大 , 本土酒店业的逐渐成熟 , 一批本土潮牌酒店以更贴近当代、更懂得客群、更熟悉当地的优势崛起 。
比如周大福集团旗下创立于2018年的城市酒店和跨界潮流生活方式品牌同派酒店 , 由瑰丽酒店集团首席执行官郑志雯(Sonia Cheng)创始 , 而品牌创立的初衷 , 便是“从年轻一代当下的生活习性、审美情趣、追随的潮流 , 可对未来市场的图景进行较为合理的预测和勾勒” 。
另一个对手则是中端潮牌 。 过去的先锋潮牌 , 大多是处于高端品牌矩阵中 , 近两年 , 越来越多中端潮牌纷纷出现 , 如Moxy , AChotels , 荷兰血统、新锐设计的citizenM , 锦江旗下的ZMAX酒店等等 , 均以中端甚至更低的价格 , 带来独特的潮流体验 。
02 旧潮流失灵“潮流”这一看似时兴的词汇 , 脱胎于上世纪 70年代的美国街头文化 , 在反主流文化运动的激荡中 , 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宣扬个人的价值 。 W酒店诞生之初 , 便是反主流的产物 。
彼时的酒店业 , 被称为“浅褐时代(Age of Beige)” , 这一名字 , 源于“Beige是一种特别优雅的色彩 , 传统酒店喜欢用这种色彩营造高档的调子” 。 在当时 , 酒店不需要个性 , 只需要为客人打造一个宾至如归的、标准化的入住体验 。
高端潮牌酒店无疑将酒店带入了全新的潮流时代 , 但时至今日 , 二十多年前那种夜店一样的天鹅绒绳、全靠灯光的暗色环境已不完全符合当下喜好 。 Z 世代成为了风格的制造者 , 正如W酒店也升级了原生的派对文化 , 更关注新事物与新社交的打造 。
潮牌酒店理应跳出旧潮流的窠臼 , 走上一条创建“潮流”之路 , 才是作为潮牌的生命之源 。
03 同质化困境潮牌酒店对于潮流的误区 , 除了容易陷入旧潮流之外 , 另一个酒店会跟风同质化 。
过去的潮牌酒店 , 是突破者 , 每一个变化 , 都是行业的创新 , 但在所谓潮牌酒店泛滥的今天 , 更多潮牌酒店反倒失去了对潮流大趋势的抓取能力 , 只是挑选一些潮流的细枝末节 , 做大文章——电竞、剧本杀、国潮 , 近几年 , 不乏以此为噱头的潮牌酒店 , 这些潮流并无优劣 , 但仅以潮流为名却远远不足以支撑起一家合格的酒店 。
潮牌酒店 , 如何“后浪”新生一时”潮“或许不难 , 博得一下子的眼球 , 很多酒店及品牌都具备这个能力 , 造势过后的”持续力“ , 才是难点 , 才是一个品牌能否被称之为真正的潮牌的关键 。 有态度的”潮“ , 绝不是拘泥于一种视觉冲击 , 而是保有在精神上的绝对领袖地位 , 保有精神独立、风格前卫的先锋态度 。 要传达潮理念 , 往往需要拥有予人惊喜惊艳与惊奇的执念 , 有一点艺术家的偏执 , 才能在潮流文化的巨浪中 , 不断新生 。 以下几种潮文化的表达方式 , 或能带来启发与灵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