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牌酒店,如何在潮流文化的巨浪中新生( 四 )


01 结合潮玩《泰晤士报》曾在《Coming Soon:TV’s New Boy Network》一文中提出了“kidult”(Kid +Adult)一词 , 用于描述年轻玩酷的心态 , 拥有 kidult 心态的成年人 , 是真正实现跨代际交流的文化现象 , 他们通常拥有玩味心态及玩酷理念 , 看动漫、玩游戏、收藏潮玩品、入住“很酷”的主题潮牌酒店等 。
对于正时兴的潮玩 , 潮牌酒店也可乘上“玩酷文化”的东风 。 不过 , 游戏主题房、小摆件这类方式显然并不足以带酒店乘风破浪 。 今年 , 丽芮酒店(RADISSON RED)联合知名潮流艺术IP ——THE VICTORY KISS , 开启深度跨界合作 , 在业内率先突破了酒店固有的刻板形象束缚 。 设计主理人BBKK亲自为每一间丽芮酒店打造专属定制设计 , 不同的VK以意想不到的各种形式展现在每一间丽芮酒店 , 深度的结合、生动地诠释了丽芮酒店“趣意无边”的潮流艺术生活追求 。
02 接入艺术家潮流与艺术 , 常常相伴而生 , 一家优越的潮牌酒店 , 其建筑与设计 , 往往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作品 。 Ian Schrager与万豪酒店集团合作打造的艾迪逊(EDITION)便是如此 , 上海艾迪逊酒店原址是2栋极富后现代风格的民国时期建筑 , 被全部保留了下来 。 酒店秉承Ian Schrager标志性的新旧融合风格 , 既向旧时代的优雅气质致敬 , 也流露出对传统英式乡村庄园或伦敦私人绅士俱乐部风格的喜好 。
因此 , 在潮牌酒店中 , 接入艺术家的灵感巧思 , 再合适不过 。 雅高旗下潮牌酒店JO&JOE就在巴黎让蒂伊的酒店中 , 邀请9位当地与国际知名艺术家在墙面上挥毫泼墨 , 留下了自己的创意作品——这些创作 , 也成为酒店潮流与艺术的一部分 , 成为亮点所在 。
03 打造文化标识越来越多潮牌酒店 , 开始学着用一些小细节、小心机与年轻的消费者无声对话 。 这些细节 , 并非来源于在地文化 , 而是源自品牌基因中一以贯之的具象化表达 , 是消费者们看到后的会心一笑 。
比如 , 每家W酒店门头的巨大“W”标志 , 是住客们的必打卡地;在每家安达仕酒店的客房窗户上 , 都印有特定俳句 , 引人遐想;每家艾迪逊酒店都有的仿皮草毛毯 , 以带来一种居家的“凌乱感”;W酒店创始人Barry Sternlicht于2015年打造的主打绿色环保的全新潮牌酒店1 Hotels中 , 由回收的木材加工而成的圆片房卡;同派酒店的员工 , 无论职级和岗位 , 一律以简洁轻松的卫衣为制服 , 根据颜色和胸前标语在每个人的角色和职能上进行区分 。 如前台灰色卫衣上的“HALO” , 工程部员工黑色卫衣上的“FIX” , 餐饮部门员工制服上的“YUM!”……
潮牌酒店之所以能够引领潮流 , 与其独特的品牌文化息息相关 , 品牌文化的潮流演绎 , 是不断加强与消费者维系的关键 。
所谓潮牌并不是一种绝对的风格 , 未来潮理念更是一种撼动消费力量的创新力 , “创新”将成为潮品牌基因中永恒不变的传统及精神要素 。 消费者为之疯狂的 , 定是惊喜惊艳与惊奇的妙不可言 , 在大众潮流的对立面游刃有余地创建新潮流 , 才是潮牌酒店真正的光芒 。
【潮牌酒店,如何在潮流文化的巨浪中新生】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空间秘探”(ID:MESPACE007) , 作者:许柚 , 36氪经授权发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