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人脸识别未成年人?何延哲:考虑降低精度仅识别年龄特征( 二 )


南都:一方面世界各国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和监管逐渐加大, 另一方面部分平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仍然依赖信息收集, 以识别未成年人身份, 如何防范过度收集、违规滥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和隐私保护如何达成平衡?
何延哲: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第一个环节是身份验证, 在这个信息收集过程中, 其实涉及的不仅是未成年人个人的隐私, 而且是包括所有成年人在内的隐私 。 身份证实名制早就有了, 但是在防沉迷的效果不是特别好 。 现在没有法律法规要求在识别未成年人身份时要用人脸识别这样的手段, 只是一些机构为了达到好的效果想尝试这么做, 但即便是拿人脸识别验证, 牺牲的也不只是未成年人的时间, 而是所有用户的时间 。 是否能有更好的技术手段, 让成年人不再牺牲隐私的前提下也能做到识别?比如说你可以识别一下人脸, 成年人也一刷就过去了没问题, 但是这个过程你能不能不收集完整的人脸, 只是验证年龄, 比如特征点大概取几个就能代表年龄, 符合最少够用原则, 不需要像网上支付时对人脸识别的要求那么精确, 针对特定业务场景, 将精度降下来, 这是可以考虑的一种技术方案 。
02 谈数据合规难点
法律问题转化为技术语言存在挑战
南都:是否存在技术上更安全或更便捷的操作方案但与法律要求相冲突的情况?在法律问题与技术语言的转化当中, 网络音视频直播企业存在哪些数据合规难点?
何延哲:如今的相关规定要求越来越复杂和严格, 企业要做到数据合规, 不仅要将法律问题转化为技术语言, 最后还要有效落实到技术中去 。 法律规定只是原则性的框架, 但真要把它变成代码, 在一个大平台复杂的业务逻辑上,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 在技术上更安全或更便捷的操作方案但与法律要求相冲突的情况当然也存在, 比如人脸识别当然是技术上更好的方案了, 但是已经遭到很多人的反感 。 法律上要求告知同意等等, 得设计很多弹窗, 考虑用户体验, 得设计撤回同意的机制, 整个数据库里的所有的数据重新编排逻辑, 都涉及技术实现, 比如撤回同意这个数据, 平台内部可能分很多业务线, 业务线都有自己的权限管理 。 用户这边更改了主意, 背后的数据该怎么流动和处理, 权限怎么流动, 授权给谁, 不授权给谁, 都得跟上, 这就是数据治理的问题, 这个问题不比社会治理容易 。
南都: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八十条规定, “网络服务提供者发现用户发布、传播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且未作显著提示的, 应当作出提示或者通知用户予以提示;未作出提示的, 不得传输相关信息 。 ”但部分直播平台内容有即时性, 这对平台带来怎样的挑战?是否有好的解决方案?
何延哲:对于直播业务性质的平台而言, 难以预测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 又要求不良信息内容要给未成年人做提示, 从技术角度而言, 用算法审查内容很难做到百分之百准确 。 一方面有漏判, 一方面有误判, 漏判肯定是要不得, 而误判也涉及到内容制作者的正当利益 。 所以说技术是在帮助我们提高效率, 但不能代替一切, 用技术提高效率以后, 剩下的人工审核就要跟上 。 技术肯定会不断优化, 但有一个过程, 哪个平台技术好, 人工可以少一点, 技术不好, 人工就需要多一点, 各家平台进行商业竞争, 希望可以达到良币驱逐劣币的效果 。
03 谈算法策略披露
算法策略披露制度要把握平衡
南都:提升平台算法透明度一直在提, 对算法策略披露制度有何看法或建议?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