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领读 | 一个人高度自律的3个迹象( 二 )


这其实一点都不奇怪 。
有不少成功人士的努力程度, 是很多常人无法想象甚至都不愿想象的 。 我在朋友圈里写道:“外企高管们, 很多远不到首富级别的同志们, 都是这样的……”
而我从这张行程表里看到的, 是另一样东西:职业化 。
看一个人的时间颗粒度, 可以看出他的职业化程度 。
那么, 什么是时间颗粒度?时间颗粒度, 就是一个人安排时间的基本单位 。
根据行程表, 王健林的时间颗粒度很细, 大约是15分钟 。 和省领导会见很重要?那就安排15分钟 。
另一个把时间切成颗粒的人, 是全球首富比尔·盖茨 。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专栏作家玛丽·里德尔(Mary Riddell)说, 盖茨的行程表和美国总统类似, 5分钟是基本时间颗粒度, 而一些短会, 乃至与人握手, 则按秒数安排 。
这哪里是把时间切成颗粒啊, 这简直是把时间碾成粉末!
你不要觉得夸张, 这个“按秒数安排”, 我是亲眼见过的 。
2003年, 比尔·盖茨到访中国, 在北京香格里拉酒店参加一些重要会面 。
微软中国的同事们为了他的到来, 一遍又一遍地测量从电梯口到会议室门口要走多少步, 要花费几秒钟 。 我当时就在现场, 亲眼所见每个会议室都坐着一位等着他握手、签字的重要客人 。
盖茨来了之后, 依次进入每个房间, 握手、签字、拍照、离开, 几乎分秒不差 。
每个人, 都有自己的时间颗粒度 。 王健林的是15分钟, 盖茨的是5分钟, 而大部分人的是1小时、半天甚至1天 。
恪守时间, 是职业化的最基本要求 。
为什么很多人不守时?是因为他们的时间颗粒度过于粗犷 。
有一次, 央视的一位主持人采访王健林, 不小心迟到了3分钟, 结果王健林当着她的面, 坐上车绝尘而去 。 这位主持人感慨说:一分钟不等, 一点脸不给, 老王就是霸气 。
其实不是老王霸气, 只是时间颗粒度是1小时的她, 无法理解对一个时间颗粒度是15分钟的人来说, 3分钟意味着什么 。
衡量一个人在商业世界中是否职业化, 恪守时间是一项最基本的要求 。
如果你理解了“时间颗粒度”的概念, 就会明白, 恪守时间就是理解并尊重别人的时间颗粒度 。

36氪领读 | 一个人高度自律的3个迹象

文章插图

第一, 理解别人的时间颗粒度
理解, 是尊重的前提 。
让时间颗粒度为1小时的人去评价一个时间颗粒度为15分钟的人的行为方式, 他可能会说:“至于吗?耍什么大牌啊?”
时间颗粒度为1天的人, 喜欢说:“你到北京了啊?那怎么不顺便绕到天津来看我一下啊?”时间颗粒度为半天的人, 喜欢说:“你下午在办公室吗?我过来找你聊聊天 。 ”
时间颗粒度为1小时的人, 喜欢说:“路上堵疯了, 我还有一会儿就到, 你等我一下啊 。 ”时间颗粒度为半小时的人, 喜欢说:“这事微信里说不清楚, 我给你打电话吧 。 ”
这些话都没错 。
但是如果别人不去天津看你、拒绝你的临时到访、不谅解你的迟到, 或者不接你的电话, 你要理解, 那只是因为他的时间颗粒度和你的不同 。
第二, 细化自己的时间颗粒度
首先你要检查一下自己的时间颗粒度 。 怎么检查?看看你约人开会, 一般约多长时间 。
如果一约就是半天的会, 那你的时间颗粒度就是半天 。 如果你的会都是以小时为单位的, 那你的时间颗粒度就是1小时 。
如果你的时间颗粒度是2小时, 也不用自责 。 随着你越来越成功, 时间越来越值钱, 你的时间颗粒度一定会变得越来越细 。 这是自然而然的, 不用强求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