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不买组里的讨论贴 。
国内购物平台也常见这样的价格区别对待 。 比如搜索“瑜伽垫 女” , 第一屏出现的产品价格明显高于“瑜伽垫 男”的搜索结果 。
同样的产品 , 是否向女性推销的商品生产成本就更高?还是说商家调研之后发现 , 女性对价格的敏感度低于男性?
如今信息对称、渠道扁平 , 消费者获得内容的手段方式和媒介也在发生变化 。 他们不再是被动信息的接收者 , 人人都是信息的发生者 。 这些价格歧视不管是基于性别 , 还是基于地域(如国内国外差别对待) , 或是用套路和规则“提价再打折” , 都能够被消费者看得到 。
消费者想要的并不是什么特殊待遇 , 而是被平等对待 。
动机不纯的消费主义话术BBC曾拍摄一部纪录片名为《无节制消费的元凶》 , 试图探讨消费现象的背后 , 是什么驱使人们不停买买买 。 商家千方百计地设法挤压消费者的思考时间 , 引导消费者购买产品 。

文章插图
豆瓣上的话题“生活中常见的消费主义话术” , 目前已经吸引7000多万次浏览和3000多条回帖 , 讨论商家或营销机构精心编织的一套消费主义话术 。 比如戴森的宣传语“你的精致没有平替”;或者宣扬女性要通过购买某些商品去实现“独立”、“做自己”;其他还有如“买了就相当于省了”、“消费就等于投资”等广告词 。
这些话术都在制造一种微妙的心理暗示——只有获得某个产品或服务 , 你才足够精致、独立 , 才能跻身某个阶层 , 或者才能获得安全感 。
“其实买了并非等于拥有 , 我们真正需要的健康、气质、美貌、能力等 , 哪个不是靠长年累月的坚持(获得) 。 ”不买组一位ID为小颖的成员告诉懒熊体育 , 她经常反思“买买买”真的能买到自己所需要的 , 还是只能满足自己一时的情绪需求 。
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 , 广告业所流行的这种品牌营销策略就是三步走:提出消费者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加剧消费者对这个问题的焦虑——出售解决方案 。
营销机构Phrasee曾在2019年做了项“RETURN ON ETHICS (回归道德广告)”的调查 , 覆盖英国和美国400名营销人员和4000名消费者 。 25%的营销从业者在“使用不道德的广告策略时感到压力很大” , 另外还有26%的营销从业者认为 , 营销“负面情绪”并不能收到市场积极的反馈 。
而且从长远看来 , 制造焦虑、不安全感等情绪 , 并不能促进品牌和消费者的真正连接 。
粗暴种草的信任危机在新消费圈里 , 流传着这样一个“公式”——“5000小红书KOC测评+2000知乎问答+搞定李佳琦或薇娅=成就一个新品牌” 。
“种草”从最初的社交行为 , 已不可避免地被更多商业化力量介入 。 平台构建起了社区和电商生态 , 各大平台上的KOC、KOL成为了品牌推广的重要渠道 。
但是大水漫灌式的种草营销 , 不仅让消费者决策成本大大增加、踩坑几率上升 , 还影响了用户对品牌和平台的信任度 。 此前小红书因“滤镜景点”登上热搜 , 微博阅读量超过4亿;接着新京报等媒体曝出“小红书种草笔记代发4元一篇” , 也演变成小红书的一次公关危机 。 和“种草”相对应的 , 很多网友开始分享“拔草”和“反种草”的经验 , 这或许就是消费主义逆行者们最直接也最真实的反击 。
- 国外创投新闻 | 英国心理健康服务公司「ieso」B轮融资5300万美元,用人工智能实现个性化治疗方案
- 网易关联公司成立旅游服务公司
- 部署100 个机器人,执行办公室清洁等任务,谷歌母公司离“可以自己学习”的Robot还有多远?
- 北京菜百公司入驻阿里拍卖 首发虎年贺岁金条
- 华为、小米、OPPO等投资的这家公司,即将登陆科创板
- 华润雪花建立数字可追溯营销系统,推动啤酒产业数字化;数商云建立采购管理平台,推动原材料行业数字化 | 36氪大公司数字创新指南1123
- 苹果公司环境主管希望参与保护“最脆弱社区”免受气候变化影响
- 小红书关联公司注册资本增至1.4亿增幅2700%
- 菜百公司入驻阿里拍卖
- 途虎养车网关联公司斥资1亿元于成都成立新公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