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过冬( 二 )


转折发生在2008年,在国美创始人黄光裕锒铛入狱后,苏宁的一家独大 。
2008年,苏宁营业收入超过国美;2009年底,门店数量超过国美;2011年,苏宁营业收入近千亿,净利润接近50亿,这也成为苏宁发展史上的高光时刻 。
江湖上称:中国零售史,半部看苏宁 。 苏宁公司曾经是“卖场时代”的垄断巨头,叱咤风云,然而在“电商时代”,苏宁却遭遇滑铁卢 。
03跌下神坛当苏宁电器线下门店正在热火朝天地发展时,互联网购物模式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渗透到千家万户 。
进入到2010年以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电商购物模式犹如喷井一般遍地开花 。
十年前,苏宁连锁门店遍地开花,被股民亲切地称为“中小板最赚钱的股票” 。
十年后,苏宁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老大哥”地位不保 。 由于没有跟上淘宝的脚步,传统电器零售业务被京东抢占,全品类零售又迟迟打不开局面,苏宁在新经济的浪潮中迷失了方向 。
今年年初,苏宁易购突发停牌,张近东被迫出售百亿股权“续命” 。 而付出的代价,是张近东或将彻底失去对苏宁易购的控制权 。 至此,巨债压顶的苏宁易购,最后的遮羞布被揭开 。
表面上看,是因为零售业务下滑和物流成本上升导致的苏宁易经营性业务利润差,这背后其实反映的本质问题是,苏宁易购的转型失利 。
止步于苏宁易购带来的成就,苏宁开始四面出击,上演各种投资并购,逐渐偏离了主业,在主业承受巨大竞争的同时,购入太多负性资产 。 苏宁这一路上用27亿收购万达百货、48亿收购家乐福、95亿入股万达、140亿投资蚂蚁、200亿投资恒大 。
苏宁在涉足其他领域受挫后,回过头来发现自己早已在电商中掉队,为时已晚 。
在新零售江湖格局已定的大前提下,苏宁易购想破局绝非易事 。 曾经风光无限的苏宁近两年来可谓负面新闻缠身,危机四伏 。
张近东的王朝终归落幕,从明星企业到断臂求生,苏宁迎来了一个个互联网时代新贵,自己也变成了落寞旧时代英雄的背景板 。
盛于零售,衰于电商,败于扩张 。 正面临31年以来最大的考验的苏宁,机会不多了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博望财经”(ID:BowangCaijing),作者:正宁,36氪经授权发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