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管理“飞入寻常百姓家”,机构、平台如何接招?( 三 )


“正因为理财服务要长期积累 , 一次服务的效果非常单薄 , 需要大量的投入和持续的积累 。 像这样短期商业投入不能马上见效的事情 , 才更加需要技术进来 , 把成本摊薄 , 商业模式才能行得通 。 ”邓宏这样阐释技术助力教投的底层逻辑 。
“教投”及配套运营服务琐碎 , 长久以来不被金融机构重视 , 但如今用户群体的演变 , 也让金融机构加速改革服务模式 。 只有新基民在初次投资体验中 , 获得安全感 , 才能留存下来成为基金投资的长期参与者 。
一定程度上 , 这是新基民的财商和“教投”技术共同成长的过程 。
数据显示 , 在支小宝有过深度服务的用户 , 整体收益风险比会比没有的用户高10%左右;定投期数有支小宝的服务 , 比没有的期数收益多72% 。 而随着技术演进、更多基民在蚂蚁进行“教投” , 各维度数据仍会增长 。
基金的爆火从用户端发起 , 而接下来的故事 , 则需要包括互联网机构、基金公司、代销渠道在内的整个产业链承接 , 基金生态才能良性运转 。
这也是蚂蚁财富选择向基金公司开放所有技术的原因 。 不管是财富号的决策参谋“司南” , 还是FICI(金融机构竞争力指数) , 都能通过人工智能和数据技术帮助机构链接用户 。
财富管理“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变革正在上演 。 从用户到机构 , 到互联网机构搭建的开放生态 , 每一方并在技术助力下稳步推进行业革新 。 中国的新财富管理生态 , 已在孕育中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