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财报里的难言之隐( 四 )


小鹏汽车财报里的难言之隐

文章插图

专利数量多寡背后 , 反映着企业技术积累差距 。 百度、华为对汽车智能化相关技术研究都始于2013年 , 小鹏的自动驾驶团队则成立于2017年 , 小鹏算是智能汽车的先发者 , 但是自动驾驶(智能驾驶)的后发者 , 要后来居上 , 除了并购 , 就需要比这两家投入更多的研发费用和人员 。
但从量的规模上看 , 百度和华为早已在研发方面投入 , 筑起后发者难以逾越的高墙 , 更不用说还在持续不断地加大投入规模 。
目前 , 华为智能汽车BU共有5000名研发人员 , 其中2000多人负责自动驾驶 , 2020年研发投入超5亿美元 , 2021年预计投入10亿美元;百度在自动驾驶上也不遗余力地坚持投入 , 2020年公司研发投入195亿元 , 费用占比达到18% , 最新三季度里 , 研发费用达到62亿 , 同比增长35% 。
小鹏也在扩张 , 不断招聘研发人员 , 根据Q2电话会议上 , 何小鹏所言 , 预计年底研发人员将超过4500人 , 自动驾驶技术研发人员将占总数的约1/3 , 约1500人 。
招股书显示 , 21Q1小鹏研发人员达到2442名 , 占总员工的39.8% , 其中汽车设计与工程1516人(62.1%)、自动驾驶247人(16.3%)和智能操作系统525人(21.5%) 。
要想达到何小鹏的1500人的目标 , 需要从2季度起 , 每季度增加417人 , 但自小鹏成立至21Q1,整个自动驾驶团队才247人 , 实现这个小目标有点难 。 不过 , 整个研发部门扩张至4500人倒是有可能 , 在21Q2中期财报中 , 研发人员增加至3091人 , 占总员工的39% , 环比增加26.6% , 若按这一增速 , 年底有望达到4389人 。
来自科技巨头的技术和资金 , 对场上大部分玩家都形成绝对优势 。 面对它们 , 小鹏也正不断巩固自身优势 , 想方设法增加行车数据 , 更好的打造数据闭环 , 从这方面看 , 小鹏做的Robotaxi初衷也就不难理解 , 按Q3电话会议上所言 , 如果一辆车1个月便能跑1万公里 , 那整个运营车队累计里程数将非常可观 。
现阶段 , 整个智能汽车行业的大发展并未真正到来 。 2018年至今 , 新能源车渗透率快速增长的是汽车价格带的两端 , 可以看到 , 0-5万和30-35万价格带渗透率高 , 20-30万渗透率正逐步提升 , 但盘踞我国更大市场份额的5-15万价格带渗透率极低 。
小鹏汽车财报里的难言之隐

文章插图

2020年 , 我国有56.5%的乘用车车主在此区间消费 , 如加上15-20万市场 , 整个占比可达70% , 而15-20万也被市场视为下一个实现渗透率高增长的核心区间 , 真正的竞争将始于那时 。
小鹏汽车财报里的难言之隐

文章插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锦缎”(ID:jinduan006) , 作者:四喜 , 36氪经授权发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