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寒食cp 清明寒食( 四 )



由于清明节气在寒食第三日 , 后世随着时间的迁移 , 逐渐把寒食的习俗移到清明之中 。 宋代之后 , 寒食扫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 。 踏青春游、荡秋千等俗也只在清明时举行 。 清明节便由一个单纯的农业节气上升为重要的大节日了 , 寒食节的影响也就消失了 。 但寒食的食俗有若干变形的方式却传承下来了 , 并保存于清明节中 。

清明寒食cp 清明寒食

清明节和寒食节的区别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三天 , 节日习俗基本相同 。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 , 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 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 , 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 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 , 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 , 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 受汉族文化的影响 , 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 , 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 。 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 , 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 , 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 , 清明节前一二日 。 是日初为节时 , 禁烟火 , 只吃冷食 。 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 , 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 , 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 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 后来因为寒食和清明离的较近 , 所以人们把寒食和清明合在一起只过清明节 。

寒食节通常是冬至后第105日 。 与清明节日期相近 。 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 , 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 , 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之前一日 。 现代24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 , 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 。 新中国成立后 , 很多地区把寒食节与清明节等同了起来 , 在同一天过 。 寒食节与清明节的区别:

原来 , 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 。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 , 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 清明是我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 这一时节雨水增多 , 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 据传清明节的起源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 , 后来民间亦相仿效 , 于此日祭祖扫墓 。 古时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 , 相传春秋时晋文公落难 , 介子推曾割自己的肉给他充饥 , 晋文公即位后 , 请介子推为官 , 介子推却隐居绵山 , 晋文公放火烧山想逼出介子推 , 结果误将介子推烧死 。 晋文公十分痛悔 , 下令从今往后这一天禁火 。 因为禁火 , 人们这一天只能吃冷食 , 故称“寒食” 。 后逐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 , 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传统节日 。 寒食禁火 , 把冬季保留下来的火种熄灭了 。 到了清明 , 又要重新钻木取火 。 唐代诗人韦庄的诗:“寒食花开千树雪 , 清明火出万家烟 。 ”

清明节在寒食节的第二天清明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 一般在公历四月四、五日前后 。 寒食是一个民俗节日 , 起源于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的大臣介之推宁被烧死山西介休的绵山上、也不肯下山受封的故事 。

两者一是农耕节气 , 一是典故民俗 , 本是两码事;但两节时间相距一、二天 , 甚至重合于一日 , 故有清明、寒食并称的说法 。

唐代之前 , 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 , 前者怀旧悼亡 , 后者求新护生;一阴一阳 , 一息一生 , 二者有着密切的配合关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