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一段舞蹈美文 一段描写城市的美文

求有关于描写天津城市变化的文章?【描写一段舞蹈美文 一段描写城市的美文】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三岔河口一带的直沽寨是天津最早的城市胚胎,海津镇的出现则确立了天津地区河海通津的重要地位.从金元时期开始,作为天津城市前身的直沽,经济、文化中心即在三岔河口沿河一带,天津设卫建城后这种情况未尝稍改,从而为天津确立了河海通津、南北交融的文化品格.开埠后,各国租界自海河上游向下发展,不但形成了天津城市发展夹河而立的总格局,也决定了”百年风云看天津”和东、西文化荟萃的文化走向.
<>2003年06期 罗澍伟
自上世纪80年代天津提出”城市工业发展东移”的战略构想以来,我们在10年间已初步搭建起滨海新区的发展框架,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在发展市场经济制度的框架下,天津作为北方经济中心的城市建设,已进入一个需要对城市未来发展方向重新定位的历史新阶段.天津市开始实施的海河两岸综合开发工程,近期启动点侧重于主城19公里的上游区段.但20年的远期开发,则提出将海河建成天津经济带、文化带和景观带的战略目标.在制订海河综合开发的总体目标时,目前更多的讨论集中在近期和市内,但作为新世纪影响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天津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必须说明,”工业东移”与”城市东移”是两个密切相关又层次不同的概念,海河综合开发需要结合天津城市”战略东移”一并探讨.从两者互动的角度,本文对天津实施城市东移战略的现实要求和必要性,试做梳理与分析.
这个大城市为什么叫天津?
清代乾隆初年 , 从渐江来天津的诗人汪沆 , 写出描写天津民俗的第一本竹枝词(通俗诗) , 诗中说:“天津名自长陵赐” 。 长陵是指十三陵中理葬的明代皇帝成祖朱棣 。 天津就是在他登基作皇帝的第二年(永乐二年 , 公元1404)给起的名字 。 当时不是作为地名 , 而是作为军事建置而命名的 , 它就是天津卫 。
朱棣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儿子 。 朱元璋当皇帝的时候 , 为了巩固朱家的势力 , 把中国的土地按块分封给他的下一代人 , 叫做“分藩” , 中国的每一块土地 , 都有他朱家的人“称王称霸”管辖 。 本来 , 他怕外姓人起来造朱家的反 , 夺走朱家的皇帝帝位 , 没想到朱家亲属内部却起来争权夺势 。 朱棣当地封在北平(今北京) , 称为燕王 。 他在暗中扩充自己的开装 , 加强自己的势力 。 朱元璋死的时候 , 并没有把皇帝位传给儿子这一辈 , 而把皇帝帝位传给子孙子朱充炆(建文帝) 。 燕王朱棣野心很大 , 不满意自己折侄子当皇帝 , 就想打倒朱充炆自己当皇帝 。 朱允炆和他的大臣们也有思想准备 , 看到这些王爷一个个野心很大 , 就想办法削减他们的兵力和权势 , 名为“削藩” 。 燕王棣就带头反对当时的建文帝 , 用武力造反 , 自己打起旗号名为“靖难” 。
朱棣从北京出兵 , 曾在直沽顺利地渡过河攻下沧州(直沽是天津的老名字 , 传说渡河点选在今北大关) , 然后统领大军攻下南京(明代初年的首都在南京) , 平定了当时所有的反抗者 , 燕王朱棣自己当了皇帝 。 燕王把首都定在现在的北京 , 北京的故宫就是他逐步建成的 。 燕王朱棣当了永乐皇帝 , 想到天津(当时还叫直沽)是一个既通海又通内河的军事要地 , 就想派他的军队到直沽一边种地一边防守 。 回忆到自己在直沽顺利渡河 , 就建立起天津卫 。 卫是一外警备小区的意思 , 每卫5600 人 。 “津”是渡口的意思 , 永乐皇帝认为这里是“天子的津梁” , 即皇帝的渡口 , 通过这个渡口 , 眼前就是康庄大道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