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30篇500字 课外阅读30篇( 二 )


三.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熟读精思》,理解大意,然后答题 。 (7分)
阅读提示:朱熹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有丰富的治学和讲学的经验 。 “熟读精思”是作者吸收前人的读书经验,概括总结出来的读书方法,直到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 文章虽是文言,却明白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 。
熟读精思(节选) □ 朱熹(2002年湖北宜昌市中考)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吉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①看字,子②细分明读之 。 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③,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 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甲到,乙到 。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④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⑤ 。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①[详缓]仔细从容 。 ②[子]通“仔” 。 下同 。 ③[牵强暗记]勉强硬记 。 ④[漫浪]随随便便 。 ⑤[急]要紧 。
1.给“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中的“见”字注上拼音 。 (1分)
________
2.在我们学过的文言词语中,还有哪些词与文中加点的“余”字意思相同?请任写一个 。 (1分)
_____________
3.根据上下文,在文中甲、乙两个方框内各填一个字 。 (1分)
______ _ _________
4.写出“不待解说,自晓其义”这句话的大意 。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书要善于积累 。 古人关于读书有许多名言名句,你积累过吗?请任意写一句 。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
乐工罗程者,善弹琵琶,为第一,能变易新声 。 得幸于武宗,恃恩自恣 。 宣宗初亦召供奉 。 程既审①上晓音律,尤自刻苦 。 往往令倚嫔御歌,必为奇巧声动上,由是得幸 。 程一日果以眦睚②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付京兆 。 他工辈以程艺天下无双,欲以动上意 。 会幸苑中,乐将作,遂旁设一虚坐,置琵琶于其上,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 。 上曰:“汝辈何为也?”进曰:“罗程负陛下,万死不赦;然臣辈惜程艺天下第一,不得永奉陛下,以是为恨 。 ”上曰:“汝辈所惜罗程艺耳,我所重者高祖、太宗③法也 。 ”卒不赦程 。 (安徽省2002年初中语文竞赛试题)
[注] ①审:明白,清楚 。
②眦睚:怒目相视的样子 。 借指小的怨恨 。
③高祖:唐代开国皇帝李渊;太宗:唐太宗李世民 。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 (8分)
⑴ 能变易新声
⑵ 会幸苑中
⑶ 乐工等罗列上前
⑷ 卒不赦程
22.下列加点的词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4分)
A.得幸于武宗 B. 必为奇巧声动上
不得永奉陛下 置琵琶于其上
C.由是得幸 D.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
会幸苑中 以是为恨
23.翻译下面的句子 。 (6分)
(1) 他工辈以罗程艺天下无双,欲以动上意 。
(2) 汝辈所惜罗程艺耳,我所重者高祖、太宗法也 。
【课外阅读30篇500字 课外阅读30篇】24.用文中语句填空 。 (4分)
罗程“果以眦睚杀人”的原因是“ ”,乐工为罗程求情的原因是“ ”,宣宗不赦免罗程的原因是“重”高祖、太宗之法 。
25.你从文中的故事得到哪些启示?(每点启示用一句话概述,标上序号)(4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