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毒气的症状 神经毒气( 三 )



沙林在体内的生化机制

二次大战期间 , 用来当化学武器与杀虫剂的这类有机磷化合物 , 提供研究人员一个线索而发现「醯基化酵素」(acyl enzyme)的化学结构 , 我们以DFP(Diisopropyl phosphorofluoridate)为模型来解释这个过程 。 体内的一些水解(hydrolase)可对酯类水解成酸与醇 , 以提供体内所需生化反应的物质 , 例如脂肪水解成脂肪酸与甘油 , 乙醯胆碱(Acetylcholine , Ach)水解成胆碱;而水解反应过程中会在酵素的活化中心 , 形成所谓醯基化酵素的中间产物(见图四) 。 反应方程式中水解上丝胺酸的OH基与酯反应形成醯基化酵素 , 再催化水解作用 。 不过 , DFP会与酯竞争结合水解 , 因而使得正常酯类无法进行水解反应 , 如图五所示 。

乙醯胆碱是神经传导物质(Neurotransmitter)的一种 , 传递讯息的神经末梢都内含有乙醯胆碱的小泡 。 当神经脉冲(Nerve impulse)要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 , 小泡就会释出乙醯胆碱 , 乙醯胆碱再越过突触(synapse)与受体结合 , 刺激更进一步的生化过程;或是Ach与乙醯胆碱酯(acetyl cholinesterase)结合 , 进行水解反应 , 形成胆碱(choline)以利回收、重新合成Ach , 见图六所示 。 而这一步水解反应相当快 , 以确保此神经刺激反应非常短 。 但如果乙醯胆碱酯被外来的化合物抑制了(例如沙林、DFP等有机膦会与乙醯胆碱结合) , 则乙醯胆碱水解反应就被迫停止了 , 但此时受体却继续不断地接受乙醯胆碱的刺激而无法水解释回胆碱 , 如此一来会很快地造成生理上的不平衡 , 而导致死亡 。 当然如果此时能迅速利用一些解毒剂如阿托品(atropine , 图七)等来解除乙醯胆碱与受体之作用 , 就可避免死亡 。

沙林毒剂的解毒剂

单单吸入微量的沙林气体就足以致命 , 这是因为此毒性反应极快 , 在短时间较难有效的控制 。 至於其解毒方法 , 可注射阿托品(注二)来减轻症状 , 以确保免於死亡 。

至於活化乙醯胆碱酯之解毒剂方面而言 , 当乙醯胆碱酯被沙林抑制之后 , 基本上我们可以利用更强的亲核试剂 , 如羟胺(NH2OH, hydroxylamine) , 把接在乙醯胆碱酯上的含膦化合物移开 , 使得此可以再活化 , 进行乙醯胆碱的水解反应 , 如图八所示 。

然而单单为了达到解除沙林毒性 , 羟胺浓度需要量会很高 , 而此高浓度的羟胺也会造成毒性 。 因此取代方法是以PAM(pyridine aldoximemethiodide)来治疗 。 10-6M的PAM相当於IM羟胺之解毒性 。 除PAM外 , 应有其他化合物可当神经解毒剂 , 如obidoxime、HI-6 , 见国九 。 这三种解毒剂都含有R2NOH之亲核基 , 而且每一种解毒剂对不同神经毒剂之解毒效果略有不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