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无论是干法还是湿法 , 依据我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 这样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智能马桶)都属于医疗器械范畴 , 生产、经营必须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第二类、第三类 。 这无疑成为了智能马桶落地难的又一门槛 。
除了尿检功能 , 几何科技、恭逸科技等科创公司还在智能马桶上增加了智能识别用户、检测体脂、心率等功能 , 只是这些是许多可穿戴智能设备早就具备的基本功能了 , 只能算是锦上添花 , 并不能作为智能马桶的主要卖点和产品价值 。
回到智能马桶品牌的商业模式选择上 , 新零售商业评论发现 , 这些科创公司大多是to B和to C两条腿走路 。
一方面 , 为成熟卫浴企业提供智能马桶功能模块的技术支持 , 使得技术能够更好地落地和推广;另一方面 , 推出面向C端的产品 , 如售卖智能马桶盖或检测用的试剂、试纸等耗材 , 有的还提供检验后的健康管理服务 。
叶之谦把德译科技的未来定义为一家健康管理公司 , 而不是单纯的技术、试剂的提供者 。
这或许是智能马桶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 只是 , 这些新兴科创企业当前最需要思考的还是如何活下去 。
高研发成本和长研发周期 , 使得第一代产品售价十分高昂:尿检智能马桶一体机的零售价定在1万~3万元左右 , 智能马桶盖则是数千元不等——这样的定价在所有智能马桶产品里算是“傲视群雄”了 。
高定价必然阻挡了大部分消费者 , 也意味着用户规模不会太大 。 如果没有资本助力 , 他们通往大健康的道路只能远在天边 , 遥不可及 。
结语
智能马桶仍然需要不断地市场教育 。 疫情之后 ,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健康的重要性 , 这为智能马桶的进一步推广普及提供了基础 , 而市场前景也确实不容小觑 。
但是 , 智能马桶市场的现状是 , 老一代产品身陷价格战 , 新一代产品还有待逐步落地;高端市场上 , 海外产品仍牢牢占领着中国消费者的心智……中国智能马桶行业正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 , 尚未有头部企业脱颖而出 。
或许 , 还要再给它们一些发展时间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新零售商业评论”(ID:xinlingshou1001) , 作者:钱洛滢 , 36氪经授权发布 。
- 有些挺着肚子的女人都喜欢“折腾”吗?这对身体好吗?
- 经常看见说跳绳可以减肥改变一个人,是真的吗?
- 什么人不能吃三七粉?三七粉哪些人不适合吃?
- 央视白岩松个人资料 白岩松离开央视
- 小狗不认主人家的缘故
- 碳水是指什么,为什么有些人要戒或者不吃碳水物的食品?
- 为什么红薯和土豆不能成为国人的主食?
- 于湉个人资料简介 于湉个人资料
- 6英寸蛋糕够几个人吃 6英寸蛋糕够几个人吃
- 6种人不能爬泰山 新闻 6种人不能爬泰山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