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薪留人的星巴克,能对抗中年危机吗?( 二 )


首先 , 星巴克加速新店扩张 , 带来了某种程度的“同店竞食”效应;
其次 , 咖啡行业正处于竞争加剧的大环境;
第三 , 近年整体经济增速相比之前有所放缓 , 对零售业客流量造成直接影响 。
在中国不断扩张新门店的星巴克 , 过去由于工资偏低 , 对人才的吸引力却不足 。 据霞光社观察 , 以北京地区为例 , 某招聘网站上星巴克咖啡师的月薪仅为3000至5000元 , 而瑞幸为咖啡师开出的月薪普遍在5000至8000元 , 另一家咖啡品牌Manner更开出了8000至9000元的“高薪” 。
据小食代报道 , 一位人力管理业内人士曾表示 , 目前各大咖啡品牌对咖啡师的竞争非常激烈 。 对比2019年 , 2020年咖啡师的用工需求大约增长了30% 。
面对中国市场越来越多新对手的持续发力 , 星巴克虽仍稳坐龙头位置 , 但压力与日俱增 。
02 谁更懂中国年轻人?为适应中国市场愈发激烈的竞争环境 , 近年星巴克也在不断做出改变 。
除了持续扩张门店 , 并打造诸如臻选店、烘焙工坊 , 甚至是酒吧等定位差异化的门店 , 星巴克更补上了缺乏数字化运营的短板 。
2018年9月 , 星巴克在饿了么平台开放外卖服务 。 2019年 , 星巴克在中国推出数字化为核心的到店预点餐服务“啡快” , 消费者可通过手机下单并到店自取 。 2020年7月 ,  “啡快”进一步登陆支付宝、淘宝、口碑、高德地图等平台 。 2021年3月 , “啡快”又登陆微信小程序 , 并推出带有社交功能的“帮TA带”和“咖啡社交体验版”功能 。
积极推动数字化 , 让星巴克从营造氛围感的“第三空间”迈入了讲求效率和便捷的“第四空间” 。
星巴克首席执行官凯文·约翰逊曾透露 , 今年第二财季 , 星巴克中国的移动订单销售额占比达到了创纪录的34% 。 而2020年 , 星巴克中国的移动订单销售额翻了不止一倍 。
但对一些年轻人来说 , 星巴克的外卖咖啡输在了配送费上 。 本已三四十元的单品价格 , 再加9元配送费 , 如此高的价格让不少年轻人望而却步 。
在星巴克开始改变的时候 , 其他品牌已经抓住市场需求快速崛起了 。
德勤发布的《中国现磨咖啡行业白皮书》显示 , 中国消费者摄入现磨咖啡的目的已经从初期的社交性场景需求 , 发展为功能性需求 。 尤其是一线城市消费者因工作压力较大 , 提神的生理需求已成为咖啡饮用的主要原因 。
瑞幸、Manner等新式品牌 , 正是瞄准了咖啡消费习惯改变所带来的新需求 。
相比主打“第三空间” , 店面更大、装修更讲究的星巴克 , 瑞幸、Manner们的门店往往小到放不下几张桌子 , 甚至干脆不设座位 。 选择这些咖啡品牌的消费者 , 相比在咖啡店消磨时光 , 更在意是否能以更低的价格便捷地获取咖啡因 。
南都日前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 , 超过半数95后饮用咖啡的场景为“日常工作/学习中需要提神醒脑” 。 而瑞幸以51%的占比 , 超过占比47.8%的星巴克 , 成为95后最常消费的咖啡品牌 。
调查还显示 , 95后选择咖啡的三大原因分别是口味醇正、价格便宜和购买途径便利 。 至于“喜爱堂食的门店氛围”这一原因 , 对年轻人们来说则不太重要 , 甚至排在产品创新、方便外卖、明星代言等原因之后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