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日落西山的英特尔:给别人造芯片能东山再起吗?( 四 )


2002 年时 , IBM 想把自己的过剩产能卖出去还有一个原因 , 那就是他们在纽约东菲什基尔(East Fishkill)的那座价值 30 亿美元的尖端晶圆厂 。 在该公司的历史上没有任何其他项目的成本有这么高 , 蓝色巨人需要收回部分投资 , 加倍努力去赢得代工客户 。 到第二年 , 该公司在收入方面已经成为第三大代工厂——虽然仍远远落后于台积电 , 但也已经拥有了一批蓝筹客户 , 其中包括索尼、高通、英伟达与 AMD 。 他们的晶圆厂技术令业界羡慕不已 。 一位行业分析师当时表示:“IBM 绝对是最好的 。 你为此花了很多钱 , 但确实是好东西 。 ”
不过 , 并不是所有的潜在客户都相信获得最好的技术这件事值得冒险 。 一部分人担心 , 一旦对IBM高利润的服务器的需求回升 , IBM 就会把自己的代工客户推到最后 。 其他人则担心 IBM 的代工厂会把最好的技术留给自己 , 只有在他们的优势减弱之后才会分享出去 。 IBM确实把自己的先进技术分享出去了 , 但那都是些没有大量客户的公司 , 而且该公司对适应对方需求几乎不感兴趣 。 Harry Levinson 现在是HJL Lithography的首席光刻师 , 曾在 AMD 和格罗方德工作过数十年 , 他表示 , IBM 的芯片技术“要由他们的服务器部门的要求来定义 。 他们基本上就为一个客户定制一切东西 , 这个客户就是他们自己的内部客户 。 ”
苹果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 , IBM 给他们的二手技术让他们陷入困境 。 2000 年代初期 , IBM 为苹果设计制造了 PowerPC G5 , 这是 POWER4 服务器处理器的衍生产品 。 这种处理器在苹果宽敞的 Power Mac 塔式计算机里面跑得不错 , 但苹果很难把这种既容易发热又低效的芯片装进笔记本电脑 。 当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购买笔记本电脑时 , 苹果的 PowerBooks跟Windows PC的差距又进一步拉大了 。
最终 , 苹果转向使用英特尔节能的酷睿处理器 , 但IBM对此决定似乎并没有感到太过伤心 。 众所周知 , 苹果作为客户要求十分苛刻 , 而 PC 芯片的利润率要比IBM的服务器同类产品低得多 。 Levinson 说:“IBM 知道自己的客户在哪里——服务器业务才是他们的重头戏 。 他们只是不愿意承认这跟他们做代工的抱负不相符 。 ”
2000 年代中期 , 当索尼、任天堂和微软的游戏机都采用 PowerPC 架构时 , IBM 的芯片部门拿到了一条救生索 , 但这还不够 。 Maire 说:“IBM 并没有把代工厂当作自己的利润中心 。 ”其结果是 , 这家公司从来都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让这项业务取得成功 。 很快 , 它的半导体业务就岌岌可危 。 IBM 最终给了格罗方德一笔钱(15 亿美元) , 让后者接手自己的代工厂 。

上 日落西山的英特尔:给别人造芯片能东山再起吗?

文章插图

2006 年 1 月 , 苹果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在MacWorld 大会上推出了苹果第一台跑英特尔芯片的计算机 。 Ken James /彭博社
【上 日落西山的英特尔:给别人造芯片能东山再起吗?】译者:boxi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