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视野】竞逐“四轮手机”的高通们( 三 )


进入汽车电子主流供应链体系需满足多项基本要求:比如满足北美汽车产业所推出的AEC-Q100可靠度标准;遵从汽车电子、软件功能安全国际标准ISO 26262等等 。 基本上一款芯片车规级的认证通常需要3-5年时间 , 对芯片厂商而言是极大的技术、生产、时间成本的考验 。
“Mobileye 用了整整8年才获得第一张车企订单 , 英伟达当前主力芯片Xavier的研发耗资达 20 亿美元 。 显然 , 手机芯片厂商真要全面切入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 ”一位汽车行业人士告诉集微网 。
但智能座舱的巨大潜能已让无数英雄竞折腰 。 传统汽车芯片厂商如恩智浦、德州仪器、瑞萨在固守 , 半导体巨头如英伟达、高通、三星也纷纷入局 , 国内的一些新势力如地平线、芯驰科技、芯擎、杰发等也在发力助跑 , 智能座舱SoC已成为新的竞夺焦点 。
向自动驾驶挺进
自动驾驶平台无疑是继智能座舱之后的新高地 。 毫无疑问 , 汽车自动驾驶是大势所趋 , 但真正的自动驾驶依然尚远 , 而其“前奏”ADAS近两年正在加速渗透 。 Statista的数据表明 , 全球ADAS市场规模到2023年将达319.5亿美元 , 较2020年的175.7亿美元增长超80% , 可见蛋糕十分庞大 。
步入自动驾驶 , 高通尚属“新进者” , 但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 去年年底 , 长城汽车成为首个正式宣布采用高通Snapdragon Ride平台的车企 , 将应用于2022年量产的车型 。 日前高通又相继宣布了同宝马及通用的重磅合作 。

【芯视野】竞逐“四轮手机”的高通们

文章插图

值得关注的是 , 近期高通以45亿美元成功竞购ADAS领域炙手可热的公司——维宁尔(Veoneer) , 不得不说这为其业务向自动驾驶进军增加了“压舱石” 。 高通将把维宁尔的计算机视觉、驾驶辅助系统整合进其领先的Snapdragon Ride平台 , 以增强提供更具竞争力的开放ADAS平台的能力 。
汪凯认为 , 自动驾驶平台对芯片的要求更高 , 包括高算力、数据采集、成熟算法等等 , 这对于一般厂商是有巨大的难度的 , 需要有汽车厂商的开放和支撑 。 而且目前自动驾驶大致处于L2或L2++的水平 , 除了特斯拉等车型具有L3以上水平 , 但目前还没有整车厂宣称能全面启动自动驾驶 。 预计在2025年以前 , 基本上都是以智能座舱增加一些DMS等功能为主 。 明后年可能会在一些封闭的道路或空间试运营 , 真正全面开放可能要到2028年之后 。
而且在自动驾驶平台领域 , 既有特斯拉车厂亲自造芯 , 又有Mobile、英伟达等雄主 , 以及国内地平线、黑芝麻等新秀 , 未来的竞争无疑将更加激烈 。
国内某智能座舱企业负责人相对乐观 , 手机芯片厂商在智能座舱打开一定的局面之后 , 未来一定会切入智能驾驶发力 。 此外 , 车路云一体化平台将是未来的一大方向 , 因其拓展性更强 。 在这些领域 , 手机芯片厂商在云计算、网络连接等方面比车载芯片厂商更具优势 , 值得关注 。
契合未来汽车架构的变化 , 高通打造了骁龙汽车数字平台 , 其中包括骁龙汽车数字座舱平台、Snapdragon Ride自动驾驶平台、服务平台以及网联平台 。 据悉 , 这几大硬件平台与软件将拥有10倍以上的增长机会 。
有限的窗口期
在集微网同行业人士的交流中 , 多数观点认为 , 手机芯片厂商在汽车市场循序渐进是前景可期的 。
在当今以“软件定义汽车”的新一轮革命对基于电子控制单元(ECU)的分布式结构带来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后 , 它正不断向分布式网络+域控制器(DCU)的架构演进 。 因此 , 域控制器成为汽车迈向智能化、电气化的关键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