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净利均“身陷囹圄”,云米科技的Q3流年不利( 二 )


“邓伦”也难救云米今年9月27日 , 云米科技被推至了风口浪尖 。
起因是一用户在社交平台公开发文称:其购买的云米大屏冰箱出现强制播放广告的情况 , 随后 , 该用户在联系客服时被告知“广告只能开启 , 无法关闭” 。 随后 , 在其再次询问客服能否通过“开会员”的方式关闭广告时 , 并未收到客服的任何回复 。

营收净利均“身陷囹圄”,云米科技的Q3流年不利

文章插图

(图源:网络)
该事件在互联网上逐渐发酵后 , 云米科技官方在一天后也给出了回复 , 称“云米大屏冰箱推送的广告一直有明显的‘关闭广告’选项 , 用户可以通过点击一键关闭” 。 值得注意的是 , 但对关于“冰箱空闲时间推送广告”一事 , 云米科技并未在此次声明中予以回应 。
而不知是否受到该事件的影响 , 云米科技向来最为看重的家庭用户数量 , 在三季度也开始呈现出增长疲软的态势 。
据财报数据显示 , 本季云米家庭用户数量达到约630万 , 较上一季度公布的590万 , 仅增长了40万 。 此外 , 拥有两款及以上云米联网产品的家庭用户比例不到1/3 , 仅为21.1% , 上一季度末此比例为20.7% , 增长速度较为缓慢 。
这些数据或许也表示 , 云米对于现有家庭用户的产品渗透能力不足 , 以互联网家电为主的云米联网产品持续打动用户的能力有限 。
自成立以来 , 云米科技就定位于家庭物联网硬件企业 , 主打智能化概念 。 不过从财报看 , 其研发投入显著低于营销费用 , 实质是以营销为主导的公司 。 本季营业费用中 , 销售和营销费用为1.83亿元 , 同比增加20.4%;而研发费用为8220万元 , 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56.1% 。 本季的研发费用虽有超半的同比涨幅 , 但总额仍不足营销费用的一半 。
9月17日 , 云米科技正式宣布邓伦成为云米全球品牌代言人 , 这一举动 , 被认为是云米“科技潮牌”落地的战略性一步 。 由于签约日期处于第三财季报告期内 , 签约之举也推高了云米科技本季的营销费用 , 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0% 。
签约顶流明星带来营销成本的快速增长 , 但带来的品牌销售拉动效果 , 长期来看比较有限 。 而过度重视营销 , 在研发上投入相对不足 , 也导致难以在用户体验上有根本性提升 , 即便用户因一些原因购买云米的产品后 , 也会因产品问题导致后续的用户黏性不足 。
营收净利均“身陷囹圄”,云米科技的Q3流年不利

文章插图

(图源:网络)
在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上搜索云米冰箱、云米洗衣机、云米油烟机 , 截至11月25日投诉量分别为196、115、59条 , 其中大部分是对冰箱内胆破裂、空调发出异响、油烟机跑烟等各类质量问题的投诉 , 还夹杂着对售后服务不到位的不满 。
家电行业资深从业者颜屿曾对外表示 , 云米产品频现质量问题与其采取的代工模式分不开 。 云米科技将自己的经营模式描述为轻资产模式 , 即不同于美的、格力的研产销一体 , 而是将产品生产的绝大部分外包给代工厂 , 并且将产品的运输、物流以及安装和售后服务外包给第三方服务提供商 。
但是在家电领域 , 国内并没专门的代工企业 , 做代工往往是那些三线企业 , 他们自己做的产品都没办法在市场上获得较大的销量和口碑 , 帮别人代工 , 在工艺和品控方面并没有严格的标准 , 而委托方也不一定能做到监管到位 。
“螳螂观察”认为 , 与重视营销相比 , 云米科技当前面临的核心问题或许是产品竞争能力的不足 。 云米科技一直将自己的经营模式标榜为轻资产模式 , 这也是互联网企业的典型打法 。 但这种“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应该是将其作为工具和手段 , 来提高产品的品控和竞争力 , 最终更好地服务于用户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