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 完美日记被诟病久矣, 营销开支大手笔, 在研发投入上却“吝啬”许多 。
数据显示, 2018年至2020年度, 逸仙电商研发费用均未超过2%, 分别为264.1万元、0.23亿元和0.67亿元, 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0.4%、0.8%和1.28% 。
2021年Q1、Q2、Q3, 完美日记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774万元、3522万元以及3580万元, 研发支出虽呈上升趋势, 但与营销费用相比, 仍相去甚远 。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 逸仙电商共申请46项专利, 其大多数属于外形设计专利 。 而同为美妆业的欧莱雅, 每年申请专利数接近500个, 研发费用年投入约为8.8亿欧元 。 相比之下, 完美日记在专利申请上乏善可陈 。
一面是大开大合的营销推广, 一面是专利缺位的窘迫, 完美日记“重营销轻研发”短板暴露无疑 。
零售商论认为, 完美日记用营销手段换取业务增长, 陷入了“流量陷阱”当中 。 短期来看, 可以获得新品牌成长以及短期高峰, 但从品牌深度来看, 研发缺位, 势必导致后续产品断层, 以至于丧失竞争力 。
一方面, “种草”玩法被吃透, 用户对销售话术逐渐“免疫”, 大规模投放很难带来有效用户;另一方面, 投放换增长壁垒并不高, 同行掌握“引流”密码后, 一定程度上也会分割原有流量池 。
02 彩妆之外, 故事“不性感”
在彩妆之外, 完美日记也看到了自身短板 。
随着“种草”平台流量费水涨船高, 常规采买流量做品牌的路径也被更多玩家复刻, 早期造品牌优势被削弱, 流量路径不再奏效, 彩妆之外, 完美日记试图用线下门店+护肤矩阵来讲述新故事 。
从行业侧来看, 今年双十一, 国货美妆表现的不尽如人意 。 预售前五日, 完美日记排名从去年的第四位滑到第八位, 花西子则被甩出前十 。 国际大牌重新站回高位, 前三名被雅诗兰黛、肌肤之钥和YSL包揽 。
市场的反应, 极大放大了完美日记对自身地位的焦虑感 。
彩妆市场空间毕竟有限, 头部品牌往往占据大部分市场 。 对于众多美妆巨头而言, 往往采用多产品线运营, 减轻增量市场压力 。
如欧莱雅和雅诗兰黛, 依靠多年的研发技术, 旗下从彩妆到护肤品牌都有不同定位, 从而提高消费留存率 。
以欧莱雅为例, 多年以来的收购战略, 旗下拥有超过30个品牌的产品组合, 从高端到大众层面, 几乎覆盖所有的价格和年龄段 。 品牌增长的逻辑简单粗暴:性价比产品负责引流、高端产品负责提升利润 。
而今年爆火的薇诺娜, 上半年营收占贝泰妮总营业额九成以上, 华熙生物旗下润百颜、夸迪、米蓓尔、肌活四个护肤品牌, 去年也为集团贡献超过六成收入 。
根据天猫数据显示, 2021年Q3 天猫彩妆类销售额同比微增1.7%, 护肤类同比增长高于彩妆, 达到2.2% 。
多梯度产品收拢不同需求的消费人群, 爆款类产品占据用户心智, 品牌对用户的吸引力, 也会延申到其它产品中, 这是大多数消费品牌沿用的打法 。
对此, 完美日记也开始谋求新增长路径 。 从今年年初开始, 逸仙电商先后收购卸妆品牌EVE LOM和法国高端美妆品牌Galénic, 接着又间接持股杭州钛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入局微生态护肤领域 。
除此之外, 逸仙电商前前后后涉足了美妆、护肤、个人护理、美容仪器、美瞳等多个领域 。 营销流量玩法不再奏效, 扩容品牌矩阵成了“救命稻草”, 毕竟, 光靠完美日记难以支撑收支失衡 。
除了在其它赛道发力, 完美日记也盯上了线下流量市场 。
根据完美日记招股书, 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 完美日记已经开设了163家线下体验店, 距离其开出第一家门店的时间仅过去了20个月 。 按照完美日记计划, 2022年门店总数将超过600家, 但进展并不顺利 。
- 孩子总是丢三落四怎么办?4招让孩子不再健忘
- 逸仙电商找不到第二个完美日记
- 完美的产品好吗?是骗人的吗?
- 不必盲目跟风的追求完美小狗的休重
- 日记大全100字四年级 日记大全100字
- 小户型卧室装修技巧:卧室不再拥挤,美观且实用
- 我的日记300字左右 我的日记300字
- 一篇优秀日记300字 日记一篇300字以上
- 我是初中生了作文300字 作文300字初中生10篇
- 小学三年级写我的妈妈日记 小学三年级写我的妈妈作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