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官方回应玲娜贝儿衍生品并不限购 , 但上市的30多款产品 , 无一例外都是一件难求 , 更有黄牛代购玩起了奢侈品才有的配货套路 。
从话题到带货 , 玲娜贝儿实力双收 。
形象IP“去中心化”
抛开官方操作的轨迹 , 我们在玲娜贝儿身上找到了新一代IP的核心要素——人 。
既是没有亲身到访迪士尼乐园 , 你也能从海量的社交媒体素材中看到 , 玲娜贝儿的“真性情”——
一位游园大爷提出各种表演的要求 , 戳中了“被父母支配的恐惧”;即便尾巴掉了也“坚持营业”的“打工人精神”;躬身邀请“元老”米奇入场 , 表现了职场新人的智慧和礼仪……
玲娜贝儿的“萌” , 有个性、有脾气、有温度 。
你是学生 , 她就“督促”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天气降温了 , 她就催你“穿好保暖袜”;她还能和你“聊”时尚LOOK , 互相显摆裙装;被叫错名字就闹小脾气 , 还和黛丝(唐老鸭的女朋友)“争风吃醋”……
这些碎片化的社交媒体素材 , 构成了玲娜贝儿的“人设速写” 。 她有骄傲小公主的一面 , 也有古灵精怪冒险女生的一面 , 也可能是贴心又治愈的好闺蜜……
此时此刻 , 玲娜贝儿与你我更近了一分 , 仿佛她就“活”在我们身边 。

文章插图
区块链技术里有一个“去中心化”的概念 , 它与“中心化”相对 , 有着开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统现象或结构 。 放到IP培养的视角里 , 就是每个个体都可以参与其中 , 形成一种新的关系生态 。 玲娜贝儿的走红亦是如此 。
其实 , 基于社交媒体的打法 , 玲娜贝儿并不是先例 。
中国早期移动互联网时代 , 一批中国原创形象就曾乘风而起 。
比如早在2015年初 , 在微博上走红的“吾皇万睡”系列漫画 , 凭借高冷猫“吾皇”、八哥犬“巴扎黑”以及“铲屎官”的趣味故事 , 俘获了一众拥趸 。
再比如 , 诞生于短视频红利期的萌芽熊 , 靠着多肉植物差异化形象和陪伴系定位 , 在抖音快速走红并实现商业变现 。
一禅小和尚最初是2016年在B站更新动画短片 , 2017年转战抖音 , 靠着哲学性对话疗愈着年轻人 , 四年来保持活跃度 。 目前其短视频大多仍保持20W点赞 , 而部分同期入驻网红已经悄然离场 。
运营者们通过用户私域和数据反馈 , 调整创作方向 , 使IP更符合粉丝偏好 , 保持其生命力 。 时至今日 , 越来越多IP靠着更强的娱乐精神、更贴近受众生活 , 实现二度增长 。
比如悲伤蛙靠着网友的“二次创作”不断翻红 , 还衍生出了调侃单身狗的网梗“孤寡孤寡” 。 再比如表情包IP的小刘鸭 , “贱萌”气息愈发浓郁;同样是表情包IP的“小蓝和它的朋友们” , 今年也玩起短视频的流行梗 , 快速翻红 。
几乎每一次流量入口变迁 , 都有机会带来新的造星机会 。
但流量可载舟亦可覆舟 。 在快节奏的新媒体环境下 , IP形象洗牌加速 , 曾经的知名IP如今网络声量已经日渐稀薄 。 比如年近50岁的Hello Kitty 。
试想一下 , Hello Kitty最近做了些什么?这个问题似乎变得难以回答 。
事实亦是如此 , Hello Kitty离我们太远了 。

文章插图
杭州乐园里的Hello Kitty保持了一贯的“公主风” , Lolita洋装傍身 , 粉红奶油色系 , 同样的花车巡游 , 同样的和粉丝合影 , 也拯救不了它的“花瓶味” 。
在国内社交媒体上 , 几乎很难看到Hello Kitty相关热度话题 。 国内年轻人相关的休闲、娱乐和消费 , 也鲜有Hello Kitty的身影 。 最容易看到Hello Kitty的地方大抵是泛泛的毛绒玩偶、贴图服装、印花杯具等不计其数的授权品 。
- 玲娜贝儿是顶流?那星黛露、奥特曼、威震天算什么?
- 山寨工厂“分食”玲娜贝儿
- 谁在靠玲娜贝儿发财?
- 有前中后调的新疆奶子,被喝成奶中“玲娜贝儿”
- 雪梨、林珊珊道歉:暂停直播,人民日报评论:法律面前,没有明星,没有流量
- 当有一套古典中式装修摆在我面前,那我一定毫不犹豫的选择它
- 在孩子面前不要做的事 3件事一定要忍住
- 好多人跳广场舞喜欢抢在前排,后面前面一样跳呀,为什么呢
- 看完他家130明白了,档次在舒适面前一文不值,越极简越受欢迎
- 女子为夺回房产向母亲下跪,母亲的态度让人心寒,利益面前无亲情?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