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开发被冲击得“七零八落”,云原生时代下开发者要如何自救?( 三 )


中立的前提:开源开放于邦旭:未来有没有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有一家公司专门做云原生平台, 但它不做 IaaS, 可开发者却更愿意使用这家公司的云原生标准或把应用托管到这家云原生平台, 最后由这家云原生平台将其调度到其他家的 IaaS 上?
陈皓:我认为会出现这种公司, 但前提是它必须保证开源开放, 采用的必须是通用技术, 甚至还要把源代码给到用户, 方便他们对其贡献 。 举个例子, 如果阿里云是这样的公司, 那它就要做到允许用户一键迁到腾讯云, 这样才能让人信服它是开放的 。 但对于一个商业公司来说, 这其实很难 。
对于用户来说, 他们的诉求其实也各不相同 。 有些用户喜欢体验非常好的封闭产品, 例如苹果手机, 也有些用户更喜欢自主可控、支持自行修改的开源产品, 例如安卓手机 。 回首过去 20 年皆是如此:要么你的确做得好, 我愿意付钱, 要么虽然你可能做的不如他好, 但你性价比高并且开放 。 所以这两种形态一定是会并存的, 不存在谁打过谁, 即便未来有这么一家公司可能会把 PaaS 这些东西都做得更中立、更标准, 但依然会有用户选择像阿里云和 AWS 这样的专有云 。
张鑫:这个问题我们公司内部讨论的也非常多 。 作为后发者, 我们当时在想, 火山引擎要采取一个怎样的定位, 是做一个独立的纯 PaaS, 还是一起做 IaaS?后来我个人感觉同时做 IaaS 和一个非常中立的 PaaS 可能不矛盾 。
虽然这件事直观看来用户肯定不相信, 会觉得“你做 IaaS 肯定是希望把我绑在这”、“你又做 IaaS 又做 PaaS, 怎么可能是中立的” 。 但从开放和中立的真正含义上来说, 我觉得我们可以做到:
第一, 让用户今天上得去明天下得来, 并且成本很低, 令他们觉得安心 。
第二, 要足够标准化, 不要让用户有“我用了你的产品就用不了其他家产品”的担忧 。
第三, 要有足够灵活的可扩展性, 甚至开放源码 。
只要 PaaS 层满足这三个特性, 不论有没有做 IaaS, 用户都能感觉到你是相对开放和中立的 。 不过这只是一个理想状态, 能不能实现还要看未来 。
司徒放:现在可以看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云原生产品和平台出现, 很多云厂商包括我们也都在做这方面的东西 。 刚刚陈皓老师提到能否从阿里云一键切换到腾讯云, 虽然现阶段不管是阿里云还是其他云, 大家还不会做这件事, 未来要看这件事将来会如何演化, 因为最终的出发点都是客户的诉求 。
在阿里云做 PaaS 的人也希望客户能一直使用下去, 所以阿里云 PaaS 是一定会往开放、标准化和开发者友好的方向去做的, 只是说现在PaaS的多云形态还没到那个时候, 我们 PaaS 跟 IaaS 的产品集成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
自主可控 vs. 方便稳定于邦旭:现在很多云厂商都提供了标准的服务, 但开发者可能更愿意使用一个标准的云平台把它变成服务化, 所以未来云厂商的服务是否会演变成这种形态:开发者只使用云厂商的 IaaS 和 PaaS 能力, 而真正的服务形态可能来自更为低价的开源版本?
陈皓:我觉得这种需求是一定会有的, 主要出于对以下三个因素的考虑:
第一, 成本, 这无需多说 。
第二, 定制化需求 。 以阿里云 Kafka 为例, 它的标准是一致的, 或者最多有几个版本让用户选择, 但对用户来说, 有时可能要根据业务场景有所调整, 定制化能力就显得较为重要, 而这对云厂商的运维来说又比较困难 。
第三, 问题响应速度 。 如果使用的是开源版本, 一旦发现问题开发人员就可以立即解决;但如果使用的是云厂商封闭化的标准服务, 开发人员则需要给云厂商开工单、解释问题等, 比较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