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村简史:网易云音乐八年生死时速( 二 )


网易决定:彻底放弃“曲库”架构, 使用UGC的“歌单”作为底层架构;并且, 用算法将歌单个性化推荐给用户 。 这在后来网易云音乐的发展中被证明是一个多高评价都不为过的重要决策 。
多年以后, 字节跳动的一次内部会议上, 精通算法、熟稔人性的张一鸣如此称赞网易云音乐:作为一个音乐平台, 还是要以鼓励更多更好创作, 让更好的音乐被发现, 甚至提高用户的音乐审美为目标 。
算法、UGC、发现分享、音乐社区, 成为驱动“云村”早期高速扩张的关键词 。
朱一闻在回答网易云音乐为何能够脱颖而出时, 也将答案聚焦到了三点:“寻找推荐的惊喜感, 是我们在个性化推荐上一直追求的目标;歌单是下一代音乐的承载模式, 牛人帮你收集好音乐, 你直接听就行了;行业内其他产品的属性更倾向是播放器, 而我们做的是一个音乐社交产品……”
如果从外在条件的角度看, 网易云音乐的崛起似乎有运气的成分 。 倘若不是巨头们的缠斗, 网易云音乐恐怕很难在一年时间内创建3200万个高品质歌单, 两年时间里攒下1亿的用户, 进而在波诡云谲的红海市场里迅速站稳脚跟 。
但归根结底, 任何公司的成功都难以复制, 也都有自己的法则 。 外界在审视网易的布局时, 总觉得“太晚”或“不合时宜”, 但至少从网易云音乐来看, 或许并非如此 。 两年时间内积累的上亿用户, 后来被证实是不可多得的“船票” 。
因为旧的时代结束了, 而新的时代即将开场 。
2015-2017至暗时刻:版权大战下的幸存法则之所以说任何公司的成功, 都有自己的法则, 也可以从版权大战幸存者的历史中得到验证 。
2013年, 一手布局音乐社区的云村, 同时还默默下了另一手棋:原创音乐 。 后来的事实证明, 这两手棋也成为网易云音乐逃出生天, 并最终盘活全局的“棋眼” 。
在讲第二步棋之前, 让我们跟随时间的拐点, 来到2015年夏天 。
彼时, 国家版权局发布了《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的通知》 。

云村简史:网易云音乐八年生死时速

文章插图

这是一份对推动中国音乐正版化进程至关重要的文件, 具有非常大的正面价值 。 但同时, 部分音乐平台却借助中国市场独有的独家版权模式, 打起了更为残酷的版权大战 。
阿里和腾讯都在版权方面囤足了子弹, 可市场并未给网易云音乐太多的准备时间:独家版权模式意味着, 唱片公司会将版权独家授权给某一平台 。 转授权的权力, 则掌握在平台手上 。
【云村简史:网易云音乐八年生死时速】也就是说, 网易云音乐想买, 也压根买不到版权 。
感受到威胁的QQ音乐迅速将枪口瞄向了网易云音乐, 不仅在版权上针对网易云音乐采取了限制措施, 微信也趁机封了网易云音乐的分享接口 。
这一时期是在线音乐嬗变的阶段, 冥冥中写就了不同的结局 。 QQ音乐和中国音乐集团合并为腾讯音乐娱乐集团, 旗下的酷狗音乐、QQ音乐、酷我音乐占据了大半的市场份额 。
宋柯和高晓松主导的阿里音乐进行了一场“理想主义实验”, 天天动听改版为阿里星球, 定位在娱乐交易平台, 囊括了粉丝社交、票务、周边贩卖、直播等很多功能, 并很快停止了音乐播放功能……
网易云音乐也在积极调整, 由杭研下的二级部门升级为网易音乐事业部, 并积极布局新业务, 但却因为版权大战一度陷入困境 。 当腾讯音乐挥舞版权大棒时, 网易云音乐的不少歌单被迫变灰, 用户舆情也十分汹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