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钱寻找爱情,“盲盒丘比特”靠谱吗?( 二 )


在小红书上 , 众多博主和消费者都打卡了脱单便利店 , 或者“脱单盲盒”地摊 , 有人宣布通过盲盒交友成功脱单 。 这些案例都给这种新型交友形式赋予了一层神秘色彩 , 也让年轻人带有了一份期待 。
但是 , 这些成本极低、随机性极高的盲盒会成功化身“丘比特”吗?年轻人在这里脱单的成功率能有多高?
2 不理想的脱单效果投入漂流瓶之后的一个月里 , 有5个人加了菲菲的微信 。 加上她自己抽取的瓶子 , 一共6个人 , 但有效社交却是0 。
首先是她抽取的瓶子 , 基本信息虽然符合她的预期 , 但是在加好友这一环节 , 菲菲放弃了 。
“我搜索他微信之后 , 发现他的昵称和头像看起来很古板 , 像是中年人才会用的山川大海 。 ”在菲菲看来 , 这个头像跟漂流瓶的关键词并不符合 , 她瞬间对这个男生失去了兴趣 。
“这就是脱单盲盒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 别人只能从文字描述中来想象你这个人 , 有可能你的文字给了对方很美好的想象 , 但实际上 , 想象与现实可能并不相符 。 ”菲菲向「创业最前线」分析道 。
主动加她微信的5个人中 , 也并没有与她相匹配的 。 “我的其中一条要求是学历在本科及以上 , 但是加我的人中 , 还有初中学历的厨师学徒 。 ”
菲菲问对方 , 是否看到了自己对学历的要求 。 对方回复说知道 , 但还是想试一下 。 “他跟我说 , 试一下还有50%的机会 , 但不试 , 就永远没有机会了 。 ”这虽然让菲菲十分感动 , 但她还是拒绝了 。
菲菲对脱单盲盒的效果期望不大 , 甚至不抱期望 。 “以我为例 , 加我的那些人中 , 我都没有想跟他们继续聊下去的欲望 。 ”
脱单效果不如预期 , 但脱单盲盒作为一种社交方式 , 也有其可取之处 。
菲菲在事业单位工作 , 单位也组织过相亲联谊活动 。 这种活动中的人 , 大家的条件、圈层都差不多 , 相当于组织者已经提前做了一个筛选 。
“而盲盒交友就有点类似于大海捞针 , 你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样的人 , 比如我遇到的那个厨师学徒 , 还有一位86年离异的大老板 。 ”菲菲说 。
无法对用户提前进行分类和精准推送 , 这是脱单盲盒的缺点 , 但也是优势所在 。 “它给了用户很多机会认识其他圈层的人 , 且机会是成倍的 。 如果只局限在自己的圈子中 , 脱单的机会也比较渺茫 。 ”
“而且我不只是抱着脱单的目的来的 , 也有交友的目的 , 脱单盲盒也让我看到了这些可爱的人 。 ”菲菲称 。
菲菲表示 , 她之后还会尝试脱单盲盒 。 “虽然在我身上的成功率很低 , 但我不排除这个可能性 , 就像初中学历那个男生告诉我的一样 , 试一试还有50%的机会 。 ”
3 变身“引流神器”盲盒脱单的效果不佳 , 但是作为一种社交方式 , 它也缓解了年轻人的社交恐惧症 , 并给予他们社交的勇气 。
“很多年轻人不太会主动去认识异性 , 但是通过这种形式 , 他们就有理由去加对方的微信 , 轻松地跨出社交的第一步 。 ”彭彭称 。
而且 , 还有很多商家已经挖掘出了盲盒交友的其他作用 , 比如引流 。
做相亲业务的彭彭和汪然 , 在社交平台上刷到脱单盲盒的那一刻就意识到 , 这是一个引流的极佳方式 。
汪然的传统相亲业务收费较贵 , 一般都在5000元以上 , 但是很多用户并不愿意付出昂贵的费用 , 他认为 , 这种几块钱的交友方式 , 是对他业务的一种补充 。
增加盲盒交友的业务之后 , 他还找地推去一些小区发宣传单 , 宣传核心就是盲盒交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