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家装市场为什么没巨头?( 三 )


所以 , 互联网家装是不是伪概念 , 要看2.0时代里如何进化 。
032.0时代:出路在哪里?过去 , 互联网家装企业以消费互联网的模式 , 更多地关注C端 。 然而 , 要触及核心痛点 , 为家装行业带来颠覆性的改变 , 必须以产业互联网的思维 , 整合、规范、优化B端的建材商、设计、施工等环节的资源 。
比如在设计环节 , 很多企业推出了BIM技术 。 理想状态下 , 这种融合可以规范施工图、避免材料浪费 , 实现精准报价 , 使用到的材料的属性、规格、价格、厂家、数量等都可以实现在线化 , 数字化可视化 , 十几年后翻修时 , 数字化的资料仍然可以使用 。
一个比较满意的家装流程是这样的:
1、线上找到家装公司 , 报出需求;
2、设计上 , 消费者可以通过AR或者VR技术实现所见即所得;
3、用料上 , 有指定主材和辅材品牌的权利 , 能通过设计方案直接连接家居电商的在线定制和采购;
4、施工上 , 最好是家装公司有足够的品牌力 , 不需要监工 , 想监工也可以通过线上系统把控 , 非全包的情况下 , 所有材料入场和领用有清晰详细的记录 。
5、验收 , 独立第三方质检公司进行质量监管;
6、资金 , 平台托管 , 分节点支付 , 满意后再确认付款 。
最省心省力省时的 , 是在设计阶段全采用家装公司方案中 , 包括设计、施工、材料以及形成的报价 。
这是一条漫长且艰难的路 。
第一 , 用户端审美个性化和卖方标准化的冲突 。
这种冲突在功能性的大部分硬装上可以达到统一 , 但在软装上永远不可能 。
而为了以集中采购的方式降低单位成本 , 一些家装公司在单部品上会选择与较少的品牌合作 , 这导致无法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 。
个性化和标准化的矛盾 , 在足够多的样本和用户规模下能得到改善 , 前提是要做到规模化 。
第二 , 可复制性弱制约规模化脚步 。
实现市场份额的集中 , 依靠的一定是可复制性 , 可复制性则意味着商品和服务是标准化的 。
家装的标准化不仅包括产品还包括供应链标准化、施工标准化、展厅标准化、数据和流程标准化等 。
在家装行业 , 有多种多样的标准需要人来把控 , 而人又是最难标准化的 。
这又回到了上一个问题 , 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互联网家装面临的难题 。
第三 , 规模化和口碑之间的悖论 。
家装是一个涉及行业、产品品类极其多的工程 , 装修对人来说又极为重要 , 所以可能只是某一个环节的不完美或者不如意 , 也会让其他用户在选择时产生犹疑 。
好口碑积累不易 , 坏名声唾手可得 。 这种效应随着在一个地区实施的工程增多 , 更容易放大 。
行业玩家把目光放到B端及整个产业链 , 已经走在了以客户体验为导向解决核心问题的正确道路上 , 只是家装行业的陈年顽疾非一朝一夕可愈 , 这条路道阻且长 。
参考文献[1]《2021年中国家装行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 , 亿欧智库;
[2]《中国家装行业研究报告》 , 艾瑞咨询;
[3]《家装业务塑第二成长极 , 新零售转型保主业长青》 , 国盛证券;
[4]《增长逻辑:中国家装家居经典商业评论》 , 穆峰;
[5]《传统家装行业痛点分析》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6]《家装产业化 , 从认清互联网家装开始》 , 孟永辉频道
【万亿家装市场为什么没巨头?】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市值榜”(ID:shizhibang2021) , 作者:贾乐乐 , 编辑:赵元 , 36氪经授权发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