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运去哪创始人周诗豪:物流生态的两大核心是价值分配和标准制定|36氪专访( 三 )


36氪:那么如何让更多的人去认同标准呢?
周诗豪:更多客户用你的标准享受了服务、更多供应商通过你的标准连接找到了客户, 其实这就是他认同了你的标准 。 我觉得难点在于如何扩大规模、传递标准, 如果我们的标准和服务可以去找到更多客户和供应商, 不断扩大企业经营规模, 自然他们就接受了我们的标准 。
36氪:数字化在国际物流中能解决多大程度的问题?
周诗豪:我们不对重资产去布局, 更多的话还是把数字化运营作为核心 。
因为国际物流行业是运输实体货物的行业, 运输本身是不能靠数字化单独完成的, 也就是说, 我们不可能只是通过数字化就能把货物运出去, 不可能通过互联网把货送到远方, 还是要通过车和船 。 在过去的2~3年中, 国际物流的数字化是被用于企业之间的信息连接、指令下达和货物状态的追踪, 以及更多解决方案的结合 。 面对更大的不确定性, 这是数字化真正意义上帮助行业完成的, 提升效率的核心方面 。
36氪:如何在国际物流场景中去理解生态?
周诗豪:一个是价值分配, 一个是刚刚提到的标准制定, 这两个应该是生态的核心 。
一方面是说, 跟物流行业的上下游、各个物流服务提供商, 共同去构建一个服务标准、履约标准以及服务商品描述的标准体系, 这是一个生态的前提, 也是核心 。 另一方面, 围绕这个生态, 除了标准之外, 还需要有价值分配逻辑和价值分配依据 。
36氪:从技术投入的整个流程来看, 数字化会解放什么样的岗位?
周诗豪:主要是数据录入和数据传递的岗位, 占比大概最少在35~40% 。
36氪:对于国际物流行业数字化来说, 前期技术性投入的高成本是必须吗?
周诗豪:首先, 在整个市场来说, 物流行业的平均利润率相对C端来说、相对于亚马逊云或者阿里云这样的科技平台来说, 这个行业投入的平均水平都不高 。
其次, 在能看到的整个行业范围之内, 我们的技术投入应该是最高的 。 但我们仍是持续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不断加大和保持高技术投入的比例, 因为我们认为技术投入的边界和它的消耗产出比, 远高于一些实体物质的投入, 而且技术投入的可复制性、可推广性和传播性是更好的 。
数据密度越大的场景数字化程度越高36氪:现在整个海运物流的链条上, 哪一部分的数字化程度更高呢?
周诗豪:我觉得码头和海关的关务是数字化最早产生变革和产生推动的地方, 另外集装箱的海上运输或者拖车的运输发展也很迅猛 。
36氪:为什么这些场景的数字化程度更高呢?
周诗豪:数据密度越大的、或者说用数据来驱动业务越直接的, 起步也就越早 。 另外对资产使用效率要求越高的环节, 它的发展会越快, 比如像拖车环节就是 。 举例来说的话, 无人装卸的数字化码头、海关的清关工程等等, 都是用数据来驱动业务发展 。 数据密度越大, 对资产使用效率越高、起步也就越早 。

专访运去哪创始人周诗豪:物流生态的两大核心是价值分配和标准制定|36氪专访

文章插图

运去哪在疫情期间支援行动
36氪:这与码头本身的硬件布局有关系吗?比如硬件布局的更完善, 会不会软件也相对发展更快呢?
周诗豪:有一定关系, 因为中国是最早开始数字化无人码头尝试的, 硬件首先提升的是码头内部数字化作业能力 。 在内部数字化增长的过程中, 码头作业人员及整个组织的数字化能力和意识也相应提升, 所以会更早拥抱数字化变革 。
36氪:哪个环节是数字化主要难点?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