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固有生态下 , 形成的弊端显而易见 。
一是获取红利的创作者 , 由于率先占据了流量流通的管道和领地自足性 , 导致生产积极性边际下降 , 进而平台整体的内容生产力与流通效率持续下滑;二是 , 平台内部的流通性分割 , 导致平台之于用户的绝对性收益被内部创作者层层截取 , 而用户对于创作者的忠诚度也会逐渐成为消解平台权威的来源 。
并且 , 完全以单一创作者视角为中心的内容分发 , 导致用户反馈模型受限、割裂 , 进一步束缚了内容生产的创新性开拓 。 久而久之 , 用户消费的激情衰退 , 流失变得严重 , 内容平台的竞争力不断衰减 。
起初 , 内容平台对其边际收益越来越小的事实 , 浑然不觉 。 算法时代降临 , 彻底打碎了王朝的旧梦 。
算法不再是一种创作者与用户之间的单一的依附性联系 , 而是一种基于主观现实的客观模型 。 是一种串联的流程 , 一种主动嗅探并搭建图谱的智能规则 。
它成为了所有创作者与所有用户之间的中介 , 也就取消了所有“人”的非生产性主观 。 信息交互成为第一位的 , 创作者的主体展示 , 不再是重要的一面 。
算法首先在最大程度上 , 解放了用户 。 它简单易操作 , 就像呼吸空气一样 , 没有门槛以适应不同背景、不同心理特点的人群 , 使得人们不必受制于平台编辑、兴趣标签或者其他被关注者的狭窄思考 , 从而享受到了内容消费的极大便利 。
其次 , 可被发掘的算法规则 , 让创作者的人设不必过于立体而固定 , 它只需要构成一个可识别标签即可 。 这让创作者的流量地位 , 不再局限于时空序列上的生态位占据 , 而拥有了更多的爆发可能性 。
同时 , 创作者的红利周期不再是固定的 , 他需要不断适应算法的变化 , 也就是用户消费口味的变动 。 因此 , 算法真正意义上取消了平台内的流量领地 , 让创作者为了平台生产力的增长 , 不断竞争 。

文章插图
由此 , 算法解放了创作者、解放了平台 , 最终它解放了内容生产力 。
内容平台的生态 , 也在算法加持下从“各取所需”变为了“创造需求” , 内容消费主义愈加盛行 。
缺乏消费主义的平台 , 无法种草;缺乏种草带货能力的平台 , 无法长存 。
或许 , 正是这种闭环 , 让微信可以克制 , 但不能无为;让知乎不得不剧烈变革 , 而非坐以待毙 。
04 写在最后杜君立在《历史的细节》中说:“如果说工业革命开始的时候 , 工人还会将因为机器的发明而被取代的怒火发泄在发明者身上 。 那么 , 现在的人类已经完全接受了被机器淘汰的残酷竞争规律 , 并乐此不疲地继续推动被取代的命运 。 ”
这就是势不可挡的冷酷的理性主义 。
在内容工业化时代 , 数据是堡垒、是城墙 , 是武器也是法则 。 要获得海量数据 , 算法是不可避免的支点 。
从平台为王 , 到算法为则 。 拥有了海量数据及其算法图谱 , 就掌握了流量高效流通、生产极大释放的“海克斯科技” 。
最终 , 不仅仅是创作者的地位是随时可以更替的 , 甚至于产品本身的地位 , 都显得不那么重要 。 这也是为什么 , 字节跳动可以称之为“产品工厂” 。
不过 , 算法取消了生产过程中人的主体性 , 却并不能取代它 。
那些具有号召力的图文创作者们 , 或许会选择逃离内卷的流量化工业模式 , 寻找一片安静地敲动键盘的乐园 , 比如个人创作者平台 。
- 微信查询加的好友日期? 微信怎么看什么时候加的好友
- 微信注册频繁要等多久? 微信加群操作太频繁怎么办
- 被李佳琦种草,戚薇、欧阳娜娜等狂推的一些明星产品真的好用吗?
- 2022年中考实验操作、信息技术、艺术学科考试时间公布
- 女55岁,晚上、中午都失眠,有什么食疗的方法或其它方法?
- 微信聊天记录截图可以当作证据使用,是真的咩?
- 用乌龙茶、决明子、山楂、茯苓、紫苏、荷叶如何做减肥茶?
- 上身瘦,但是胸大,胯大、大腿粗怎么搭配衣服?
- 华为、苹果,为何“盯”上二手机?
- 湿法地暖做回填,怎么预防地坪开裂、翻砂,常见问题有哪些?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