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 , 这些机构化的皮套公司志不在此 。 对它们来说 , 直播工具更像是一个把现有技术随便打包就能拿出来卖的副业 , 营收的主力是技术外包 。
云舶科技的主要业务 , 是为游戏公司和视频公司提供虚拟形象的解决方案 , 腾讯游戏《一起来捉妖》里的人物动作 , 便由云舶的技术生成;而创幻科技的产品 , 定位于承接虚拟商业演出和电商带货 。 2020年6·18海尔天猫旗舰店直播时 , 直播间里两个虚拟的“海尔兄弟”形象 , 是创幻科技提供的服务 。

文章插图
海尔直播[6]
也有一些公司 , 希望用AI驱动皮套 , 取代中之人 。
如2016年成立的中科深智 , 打造了抖音粉丝4691万的“一禅小和尚”和1672万的“萌芽熊”等IP 。 今年年初 , 该公司推出了一套“AI虚拟主播”系统 , 号称可以24小时介绍商品 , 还能自动打招呼和回答直播间问题 。
该公司官网显示 , 公司已与OPPO、飞科、飞利浦、恒源祥、美赞臣等品牌达成合作[7] 。 但囿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语音合成技术 , 智能的虚拟主播只能“看懂”价格、优惠等简单问题 , 声音机械感强 , 远不如真人直播效果好 。 往往只有在真人主播下班后 , 你才有可能在直播间看到“AI主播” 。

文章插图
某淘宝店铺的AI主播
2021年 , 这些虚拟人概念公司借着元宇宙的热度先后融资 。 在某种市场热门逻辑里 , 元宇宙里的每个人都需要一个虚拟化身(Avatar) , 也同样需要一大批AI驱动的全自动虚拟人 , 而元宇宙本身的“确定性”又是那么理所应当——毕竟你没法否认一个已经落地了一二十年只是换了一个新名字的东西——因此虚拟人就成了一个确定的风口 。
几家公司也毫不掩饰对元宇宙的热切 。 今年10月创幻科技CEO陈坚公开表示 , 将不断探索和挖掘元宇宙[8] , 而中科深智在融资后也表示正在搭载元宇宙内容生产中台[9] 。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市场的追捧 。 2021年5月和7月 , 云舶科技先后完成数百万美元A轮和A+轮融资;中科深智在2021年11月 , 完成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 。
但是——如果我们就把虚拟人这样跟元宇宙绑定在一起 , 可是会在炒作中迷失了它原本的价值哦 。
04虚拟人不等元宇宙虚拟人有什么价值 , 你可以先问问游戏公司赚了多少钱——“吃鸡”游戏里卖的外观道具 , 包装出来的就是你在游戏里的化身 。 这怎么就不是虚拟人的价值了?
这是虚拟人的第一类可行的生意:个人虚拟形象 。 它的MVP(最小可行产品)就是你的微信头像……而这部分市场 , 完全不归属于这些热点概念的炒作者 。
我们还是来看看那些市场能炒作的吧 。 比如 , 在社交网络上打造一个虚拟人偶像 , 接商单代言、发广告大片 。
它的一大炒作点是“虚拟偶像永不塌房” , 是绝好的品牌代言人 , 但这个点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 虚拟偶像是死的 , “中之人”和制作公司是活的 , 想翻个车仍然轻而易举(请自行搜索“桐生可可”和“Hololive”) 。 事实上这些“虚拟广告姬”刚推出时 , 的确接广告接到手软——“AYAYI”“阿喜”等 , 它们赚了一拨眼球后 , 又迅速远离大众视野 。
这暴露出它们的另一个问题:没有人格、没有作品 , 消费者又不是傻子 , 为什么要粉上这么一个玩意?这些假模假式的虚拟人 , 扔在广告、直播带货里 , 当然也没砸出来什么水花 。
正因如此 , 在今天走得更顺利的虚拟偶像 , 仍然是那些带有“中之人”表演性质的VTuber们 。 这是虚拟人的第二类可行的生意:表演者的画皮 。
- 股价长期低迷,雷蛇宣布以每股2.82港元私有化,从港交所退市
- 老牌能源巨头要逆袭 美孚提前四年达到减排目标 已偿债110亿美元
- 网易云上市,一不小心让丁磊秀了把元宇宙
- 50美元的哨子不到2小时就售罄,特斯拉这次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 网易云音乐带着丁磊的情怀上市:市值预估426亿港元,盈利仍是难题
- 知乎卖货,小红书呵呵
- 智利黑五销售额达5亿美元电商订单超300万笔
- 淘宝双十一的队伍红包可以提现吗,1元提现微信红包游戏?
- 市场要闻|雷蛇宣布将私有化,注销价2.82港元低于发行价
- 这个帮你改语法的“小软件”,估值冲破130亿美元,变身美国最值钱公司之一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