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长期低迷,雷蛇宣布以每股2.82港元私有化,从港交所退市

雷蛇认为, 尽管其在2021年上半年的财务表现颇为稳健, 但股份的交易量持续低迷且股价表现仍然相对较弱, 未能达成为未来增长吸引投资的上市目标 。
12月2日, 高端电子竞技硬件制造商雷蛇发布公告称, 将以每股2.82港元私有化, 现金支付不超过107.88亿港元, 从港交所退市 。
雷蛇是全球最大的电竞硬件设备生产商之一, 核心产品包括键盘、鼠标等周边设备和电脑主机等, 公司亦提供软件服务 。 雷蛇由曾任律师的新加坡企业家陈民亮创办, 总部最早设于美国圣地亚哥, 此后在新加坡设立了“双总部”, 李嘉诚旗下私人投资公司维港投资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都曾参与投资 。
2017年11月13日, 雷蛇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 发行价3.88港元, 当日收盘报4.58港元, 较发行价上涨约18.04%, 市值达到405.93亿港元 。 上市以来, 雷蛇股价长期低迷, 在2-3港元附近徘徊 。
雷蛇称, 相对较低的机构投资者参与度, 以及长期低交易量对公司股价产生了负面影响 。 数据显示, 直至10月27日的前12个月, 平均每日交易量约为2984.4万股, 约占公司发行股份的0.34% 。 尽管雷蛇在2021年上半年的财务表现颇为稳健, 但股份的交易量持续低迷且股价表现相对较弱, 未能达成为未来增长吸引投资的上市目标 。
雷蛇强调, 在近期不太可能看到交易量及股价方面的任何明显改善迹象, 建议公司私有化, 以减少管理成本及维护其在港交所上市地位的管理成本, 让公司能够专注发展其作为私营公司的业务 。 此外, 由于公司股价的疲弱表现及低流动性, 致使股东难以在公开市场变现 。
雷蛇认为, 凭借其在电脑硬件业务的成功, 公司近年来力求建立一个生态系统并扩展至其他业务, 例如软件及金融科技 。 目前, 硬件业务于公司的收入贡献最多, 而其他业务相对而言处于发展初期阶段 。 然而, 作为一家香港上市公司, 公司在新业务领域寻求机遇受阻, 因为探索该新兴领域属于风险较高行为, 且可能对公司近期的盈利及股价产生不利影响 。
雷蛇自上市以来一直亏损, 直到2020年末, 公司首次扭亏为盈 。 截至2021年上半年, 雷蛇收入录得创半年度新高的7.52亿美元, 同比增长68%;净利润录得3130万美元, 2020年上半年净亏损1770万美元 。
雷蛇2021年上半年的收入中90%来自硬件业务, 包括周边设备和电脑系统, 硬件总体收入6.78亿美元, 同比大增达77% 。 周边设备业务在美国、欧洲及亚太地区的游戏周边设备市场保持领先优势 。
同时, 得益于游戏、电竞和直播活动增加, 软件业务也得到持续增长 。 截至今年6月30日, 雷蛇软件生态的总账户数量同比增长50%至1.5亿个, 每月活跃用户增长超过51.4% 。
但雷蛇向金融服务领域的扩张进展不顺, 在未能获得新加坡政府的数字银行牌照后, 该公司在8月关闭了电子货币包Razer Pay 。
此前, 雷蛇也正在考虑于其他交易所上市的可能性 。 有报道称, 玩家们“每天”都在问为何雷蛇不在美国的交易所挂牌, 对此, 陈明亮说, “我绝对已经考虑了在美股进行二次上市 。 ”
随后, 雷蛇发言人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向媒体确认了公司探索港股以外地区挂牌的计划, 强调公司现暂无任何具体消息可以透露 。 该发言人还表示, 公司收入主要来自美国, 并在当地拥有“庞大支持群体” 。
【股价长期低迷,雷蛇宣布以每股2.82港元私有化,从港交所退市】本文来自“界面新闻”, 采访人员:彭新, 36氪经授权发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