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程游戏化实施进程中 , 有效观察幼儿行为是了解和促进幼儿发展的基本前提 , 因而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五步走”模式 , 以期为教师进行幼儿行为观察提供新视角 。
明确观察目的 , 聚焦观察点
一个有效的观察 , 必定是一个科学的观察 。而一个科学的观察 , 必定要建立在目的性之上 。带有目的性的观察 , 包括观察相同或不同年龄层幼儿的行为 , 以及观察特殊环境下某一个或某几个幼儿的行为表现等 。而通过对这些观察结果进行分析诊断 , 就能帮教师优化引导方向或引导方式 , 使幼儿获得有效发展 。所以 , 有效观察应从明确观察目的开始 。否则 , 观察只是“东碰西撞”式的无效记录 。
案例一:
刘老师想要了解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探究、合作等行为 , 所以每当幼儿进行建构游戏时 , 她便会认真进行全程观察 , 将幼儿的一言一行全部记录在册 。可尽管如此 , 幼儿出现的建构行为问题却并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 。
显而易见 , 案例中刘老师的观察点太过宽泛 , 没有聚焦于一个观察点 , 也就导致了观察目的不明确、不清晰 。一个行为问题 , 往往需要经过连续观察之后才能发现其根源所在 。所以 , 刘老师应在每一次观察中确定一个观察点 , 明确一个观察目的 , 方能解决幼儿在游戏中的某个行为问题 , 比如同伴合作水平等 。
根据观察计划确定记录方式
如果说观察目的明确化是保证观察准确有效、科学合理的前提 , 那么确立观察计划就是实现目的的必经之路 。所谓观察计划 , 是指对具体观察的对象及其行为的界定 , 对观察情境及次数的设置 , 以及对观察记录方式的选择等预先进行研究规划 。然而 , 此环节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被忽视 , 导致观察结果出现偏差 , 影响教师判断 , 观察也成了“一时兴起”下的无效产物 。
案例二:
沈老师最近发现多多在游戏中经常有乱扔玩具行为 , 就决定使用跟踪式观察法 , 并通过实况详录了解其行为意图 。然而 , 多多乱扔玩具的频率并不具备规律性 , 所以沈老师常常在记录中顾此失彼 , 导致记录的次数与多多实际扔玩具的次数不符 , 进而无法对多多的行为进行真实客观的判断 。
沈老师即使在明确观察目的之后 , 还是不能进行有效观察 , 究其原因 , 是她没有确立观察计划 , 致使观察记录方式选取不当 。其实 , 要想观察幼儿行为发生的频率 , 适宜采用的方法是时间取样法 。
观察中兼顾严格度和灵活度
观察目的与观察计划这两个环节准备好后 , 就可以正式进入行为观察了 。教师最先要关注的便是观察计划的履行度 , 即在观察中需要兼顾计划履行的严格度和灵活度 。严格度是指在实施观察中 , 需要严格履行观察计划 , 而不是将计划当成摆设 , 为了计划而计划 。当然 , 这并不意味着一板一眼地执行观察计划 。教师也需根据观察的实际情况 , 及时、灵活地调整、完善观察计划 , 以此推进观察进程 , 获得最佳观察实效 。
- 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幼儿性格培养如何引导
- 如何让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引导幼儿同伴相处
- 幼儿安全防护方法-幼儿安全防护包括什么
- 生活自理幼儿最应该学会的劳动-幼儿园社会劳动自理课程
- 淘宝补单怎么判定,淘宝判定买家行为异常?
- 抖音创作者作弊行为实施细则,抖音能不能曝光别人的行为?
- 怎样改正小狗叫个不停的这类个人行为?
- 北交所观察 | 800亿市值的 “北交所一哥”,到底值不值得买?
- 小狗犯错误会致歉吗?
- 小狗六大普遍个人行为分析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