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血糖为什么总是不准?都是这些举措惹的祸

很多人都出现过血糖测不准的情况,常常以为是测量仪器出了问题,医生也会纠结哪里出了差错,下面5号网小编带大家来看一下测血糖为什么总是不准?都是这些举措惹的祸 。
测血糖为什么总是不准误区一:重治疗,轻监测
与饮食治疗、药物治疗一样,血糖监测也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一环 。定期监测血糖,可以了解患者血糖控制是否理想,治疗期间是否有低血糖发生,了解自己的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是否有效,为下一步调整饮食或药物提供依据 。离开监测的治疗,是盲目的治疗 。表面上看,减少检查可以降低医疗费用,但因延误诊治而给病人造成的实际损失要远远超过检查费用,可谓得不偿失 。
误区二:为了抽血化验而停用降糖药
糖尿病人无论是化验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都不宜停药 。化验空腹血糖时,头天晚上的药物(包括胰岛素)应当照常应用;化验餐后2小时血糖时,当餐前的药物(包括胰岛素)也应当照常应用 。因为化验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病人在药物治疗情况下血糖的控制情况 。因此,病人千万不要因为抽血化验血糖而擅自停药,这样得出的化验结果非但不能准确反映病情,反而会造成血糖波动而导致病情加重 。
误区三:检查前一天故意少吃
有些病人为了得到一个满意的检查结果,有意识地在检查前节食,这样测得的空腹血糖结果可能比较“理想”,但却不能代表日常状态下的真实血糖水平 。因此,检查头一天晚上应像平常一样进餐,并保持良好的睡眠 。另外,次晨抽血化验前应避免剧烈运动、抽烟和饮用刺激性饮料(如咖啡等) 。
一些糖友先在家打完胰岛素,然后再来医院抽血测血糖,这样做其实很危险 。因为来医院途中以及在医院排队等候抽血这段时间,往往排队的人很多,没有办法控制等待时间的长短 。如果不能及时完成抽血,很可能要推迟进餐的时间,这样很容易因进餐延迟而发生低血糖 。所以,糖友到医院检查血糖时,要随身携带胰岛素笔,在医院抽完血之后,立即注射胰岛素,然后及时进餐 。
误区五:只要没吃早餐,不管何时所测的血糖都属于“空腹血糖”
严格地讲,只有过夜禁食8、12个小时后,并于次日早晨8点之前采血所测得的血糖才算是“空腹血糖” 。超过12小时的“超空腹”状态以及午餐前、晚餐前的血糖都不能称之为“空腹血糖”,其结果可能因空腹时间太久而偏低,当然也可能偏高(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 。空腹血糖可以反映患者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水平,以及头天晚上进食及用药对整个夜间乃至清晨血糖的控制情况 。
误区六:“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吃完饭以后2小时的血糖
这里所说的“餐后2小时血糖”指从病人吃第一口饭算起,到2小时采血所测的血糖值,而不是从进餐结束后才开始计时 。正常情况下,餐后0.5、1小时血糖升至最高,餐后2小时血糖应基本回落至餐前空腹水平 。餐后2小时血糖能够反映患者胰岛B细胞的储备功能(增加糖负荷后机体追加胰岛素分泌的能力)以及当餐进食及用药量是否合适 。
误区七:平时监测只测空腹血糖
许多糖尿病患者存在只重视空腹血糖,而忽视餐后血糖的现象 。事实上,一天当中的血糖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两部分,由于人一天当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餐后的状态(指进餐4、6小时以内),故餐后血糖对全天的总体血糖的贡献更大 。研究证实:糖尿病发病时往往是餐后高血糖首先升高,而后才出现空腹血糖升高;有空腹高血糖相比,餐后高血糖与糖尿病人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心血管并发症)关系更为密切,危害更加严重 。因此,仅仅检测空腹血糖是远远不够的,血糖监测一定要求全天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