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观察记录与分析万能模板-幼儿观察记录评价模板( 三 )


 
时间取样法特别适合同时多名幼儿的行为或者同一名幼儿出现特定行为的观察 。
 
接着,来说说事件取样法,顾名思义,是以“事件”作为观察目标,并记录事件发生的原委和来龙去脉,包括说明事件发生的前因及事件发生的后果 。它不规定观察的时间,但对事件的连续性有所要求 。
 
例如班级幼儿出现争吵行为,利用事件取样法,教师只要一发现幼儿出现争吵,就立刻记录下来,记录的内容可以包括幼儿的姓名、开始时间、情境描述、事件描述、结束时间等 。通过分析观察记录,就可以得知在什么情况、什么地点、哪类幼儿最容易发生争吵,从而进行干预 。
 
然后是轶事记录 。轶事记录是指在没有刻意安排的自然情境中,将重要事件或感兴趣的事件发生的经过和情境,以文字描述的方式记录下来 。由于这种方法特别容易使用,也是现在幼儿园最常见的一种观察记录方法 。
 
教师只需要有笔有纸,就可以随时随地对幼儿发生的行为进行记录 。可以对幼儿在参与集中教学活动时的情境进行记录,也可以对幼儿在餐点环节的行为进行记录 。这样的记录结果,不仅可以用于分析幼儿行为,也可以为其他的活动做资料,例如班级活动纪要、幼儿成长记录等 。
 
接下来到了检核表 。其实检核表除了出现在幼儿的行为观察记录外,还广泛地应用在人类地生活中,尤其是科学家或心理学家时常用它来观察人类地行为表现 。
 
简单来说,检核表就是教师事先准备好想要了解的内容,将其制作成表格,然后根据幼儿的行为进行对应的记录 。
 
虽然检核表使用起来很方便,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缺点,例如不能记录同一时间的多种行为、会受到观察时间的干扰、记录没有连续性及无法记录突发行为等 。所以,想要使用检核表的老师要认真地审视观察的目的和内容后再做决定 。
 
最后一种是影音记录,很简单,就是用数码影音工具在行为记录上的应用 。这也是现在幼儿园教师经常使用的方法,在幼儿活动时,用手机、录像机等直接拍摄幼儿的行为,事后再进行解读分析 。
 
区别于文字的记录,影音记录更加的生动丰富,能够补足文字的不足,例如幼儿的表情、说话时的语音语调、周围环境的细节等 。最重要的是非常的客观 。很多时候,教师运用影音资料继续宁自省与评鉴 。
 
三、解读观察与记录的内容
 
以上就是今天介绍的5种观察记录方法,无论使用哪种记录方式,有了这些幼儿行为资料,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解读与分析 。
 
这里要说到一个词:能力评量 。教师用大量的观察记录,去进行幼儿的行为分析,最终得到该幼儿的发展状况,这个过程就是能力评量 。换句话说,能力评量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 。
 
在能力评量的过程中,我们要着重关注幼儿六大能力的平衡 。这六大能力指的是觉知辨识、表达沟通、关怀合作、推理赏析、想象创造、自主管理 。其实这六块跟幼教指导文件《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也是相通的 。
 
举个例子,教师在一份小班幼儿观察记录中写到“波波看见新生小莉每天都去娃娃家,跟老师说:小莉喜欢玩过家家 。”在对波波进行能力评量的时候就跟表达沟通、关怀合作这两块联系上了 。说明波波会关注他人,并能用合适的语言与老师沟通 。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波波在这两方面的能力评量结果就比较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