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身高的测量方法,要根据不同的年龄选择不同的方法 。3岁以下的婴幼儿,由于站立时不易合作,可采用仰卧位测量 。在保健单位一般都有秤式量板床 。测量者首先让孩子头顶接触量板头端,两耳在同一水平位,左手将孩子的双膝放平,两腿伸直,右手推动量板端接触到孩子的脚跟,读出量板床的数字,也就是孩子的身高了 。如果在家里,为婴幼儿测身高,可选用有木床头的床,用此代替床头板,孩子的头顶接触此板,按上面介绍的方法,使孩子的身体保持平直,将足跟部在床面上的位置做个记号,然后测量床头至足跟记号的距离就是孩子的身高了 。用这种方法为孩子测量身高时,最好铺一条格子布的床单,更易检查孩子的身体是否平直,也便于标记与测量 。
如果给3岁以上的孩子量身高,就可以用立位身高计,在家庭里可以用门框,让孩子取立正姿势,两脚跟靠拢,脚尖分开约60度,将孩子的脚跟、臀部、两肩胛间三点同时靠在立柱上,头为正中位 。测量者将滑板移至孩子的头顶部,如果在家庭用门框测量身高时,可用一塑料板放在孩子的头顶部在门框上做一标记 。以上两种方法都可以测出孩子的身高 。/Question/2006-2-25/416974.htm
很多爸爸妈妈都希望宝宝将来拥有健康的体魄、理想的身高,尤其是个子较矮的父母更是如此 。
宝宝的身高是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遗传、环境、饮食、运动、睡眠、情绪等方方面面,过于偏重或忽视某个环节,都达不到理想的结果,如果揠苗助长,更加容易出现问题 。
关于身高的3点疑问
Q1、宝宝出生时的身长与将来的身高有没有关系?
标准的足月宝宝身高平均在49-51厘米,通常男孩较女孩长一些,但只要达到46厘米就是正常了,也有足月儿身高52厘米以上的 。
出生时身高46厘米的宝宝并不意味着成年后肯定偏矮,出生身高52厘米的宝宝成年后也未必肯定是大个子,因为宝宝出生时的身高与孕妈妈的许多因素有关,如年龄、孕产次数,孕妈妈体格和骨盆大小、营养状况和精神状态等 。所以通常认为宝宝出生时身高与将来成人后的身高关系不明显 。
Q2、0~3岁宝宝的身高增长有何规律?
虽然宝宝的生长发育是连续过程,但生长速度有阶段性差异,具体规律是:
·新生儿(出生~28天):
身高大约增长4厘米 。
·婴儿(1个月~1岁):
是宝宝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 。第2~3个月,每月增加3~4厘米;第4~6个月每月增加2.5厘米;第7个月以后,每月增加1~1.5厘米,全年身长总增长约25~28厘米 。
·幼儿(1~3岁):
其中1~2岁一年中身长增长10~12厘米 。2~3岁身长每年增加5~8厘米 。
爸妈可以对照以上数值,看看宝宝身高增加速度是否符合这样的规律,如果1~2岁的宝宝一年中身长增加小于10厘米,2~3岁的宝宝一年中身长增加小于5厘米,就提示宝宝长慢了;如果1~2岁的宝宝一年中身长增加小于8厘米,2~3岁的宝宝一年中身长增加小于4厘米,应请保健医生检查,寻找原因 。
Q3、从宝宝2~3岁的身高能预测成人后的身高吗?
传统的预测宝宝身高的方法有多种,大多数爸妈都了解 。近年,国外有专家研究发现,从宝宝2~3岁身高可以粗略测算成人后的身高,值得借鉴 。具体测算公式如下:
·公式1:
女孩:成年身高(厘米)=0.545H2+0.544A+25.63
男孩:成年身高(厘米)=0.545H2+0.544A+37.69
(注:H2为2岁时的身高,A为(父身高+母身高)/2)
·公式2:
女孩:成年身高(厘米)=1.29×H3+42.3
男孩:成年身高(厘米)=1.27×H3+54.9(注:H3为3岁时身高实测值)
- 暖宝宝贴什么位置好 暖宝宝贴脚底好吗
- 怀孕24周,B超检查结果宝宝只有21周是怎么回事
- 宝宝14个月,该怎么规划宝宝的饮食?
- 孕妇咳嗽吃什么好的快?宝宝咳嗽吃什么好的快?
- 如何把肚子上的肥肉快速减掉 生完宝宝后怎样才能把肚子上的肥肉减掉
- 宝宝50多天,体重6.5公斤,身高60厘米,正常吗?
- 孕37周胎宝宝体重还会增加么会增加多少
- 宝宝3个月的发育特点-1到3个月的宝宝发育特征
- 特殊宝妈网名-三个孩子宝妈的网名
- 新生儿必办的证件有哪些-新生儿必办的五种证件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