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卖出10万套“小乌龟”,冬奥会前,中国商家又造了一个爆款( 三 )


但滑雪真的全靠摔吗?有了小乌龟就可以不怕摔吗?
专业雪友李然表示, 摔跤是初学者很难避免的, 但在滑雪过程中还是要尽量保护好自己 。 “不能对护具产生依赖性, 要自己去学习怎么碰地、怎么转弯、怎么收力, 在技巧上有真正提升 。 否则你就离不开小乌龟了, 就像游泳圈一样, 它应该是一个进阶道具 。 ”如前文所言, 小乌龟护臀更多是应对低速滑行时的撞击伤害, 目前快速增长的市场, 一部分原因也是得益于滑雪新手的增多, 但它和滑雪服、滑雪板的市场规模不在同一量级 。
根据美国雪上运动产业协会的统计数据, 年均滑雪人次5500万的美国, 2016/17年度滑雪个人装备市场零售总额为43亿美元, 约合275亿人民币 。 其中, 服饰类产品占了大头, 占比65%;装备类产品占比29%;配件类产品只占6%——并且, 新手们往往很难培养起真正的滑雪爱好, 携程主题游平台负责人张怡曾表示, 目前滑雪游客80%为初学者, 90%以上平均每个雪季滑1-2次 。

3个月卖出10万套“小乌龟”,冬奥会前,中国商家又造了一个爆款

文章插图

滑雪装备分类非常丰富
体验式滑雪经济下, “小乌龟”护臀的最大受益者还是滑雪场, 个人消费者购买后, 如果使用频率不高就会选择在闲鱼等二手平台上二次出售掉, 但价格往往会砍半 。 相较而言, 滑雪场的一个护臀带来的经济效益高很多, 租赁价格在30-60元不等, 如天津盘山滑雪场的小乌龟护臀就是60元/套/次, 而在1688上的工厂价仅需要20元左右 。
对比滑雪服, 滑雪护臀的消费频率更低, 雪友们会因为新颖的款式、不同的色系购买多件滑雪服, 但护臀没有这样的消费潜力 。 且因为“小乌龟”护臀的入局门槛低, 也意味着它的核心竞争力并不强, 同质化商品泛滥 。 但它的崛起之路依然值得借鉴——“小乌龟”护臀是商家结合滑雪行业发展阶段, 洞察到国内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后推出的一款商品 。 这其中需要的能力并不少, 包含对产业的观察、市场的判断、人群的分类和商品的创新 。
这事实上也符合市场发展的逻辑:头部品牌在商品、技术和工艺上革新, 近年来涌现的滑雪国产品牌, 有从女性视角切入的Vector, 也有在往专业方向靠拢的GOSKI;但头部之下, 中小商家也有各自的生意经, 能在庞大的消费趋势里找到细分的切入口, 这也是中国商家独有的特色 。 在电商高度发达的环境下, 对生意机会的高度敏锐, 能让他们迅速找到甚至创造消费趋势的机会, 这或许才是最为难能可贵的生意人精神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