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数据规划指南( 二 )


好的北极星指标特点:

  • 传递价值 , 能反映产品的用户价值、商业价值;
  • 易于理解 , 不太需要过多解释 , 就能相互交流和使用;
  • 用户活跃 , 与用户行为相关 , 能够反应产品的用户活跃度;
  • 非滞后性 , 具有先导性 , 非滞后指标 , 反映产品经营现状;
  • 可操作性 , 能够被拆解成更细的指标 , 来指导产品规划、执行 。
Ps:指标好并不完全代表产品发展的很好 , 更多是监测作用 , 不应该盲目围绕其开展工作 。 实际开展业务的时候 , 也需要常常思考业务会遇到什么问题 , 能不能通过指标进行预警 。
2. 围绕生命周期选择北极星这里推荐一种围绕产品生命周期选择北极星指标的方法 , 产品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启动、成长、成熟、衰落四个循环 , 产品通常要先确认自身产品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 , 通过了解对应阶段产品的关注点、常见操作策略 , 从而进一步选择合适的北极星指标 。
启动阶段的产品通常是源于发起人的业务洞察 , 可能是一个伟大的想法 , 但这个需求是不是真的呢?我们需要通过一个MVP版本的去验证猜想 , 关注产品是否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 这个阶段北极星指标通常会选择能够表征目标用户的留存 。
产品数据规划指南

文章插图

具体选择的时候考虑对用户群体进行细分 , 选择发力点最大的地方作为阶段北极星指标 , 一个简易公式可以是 , 整体用户留存等于新增用户留存+老用户留存 , 这三者的区别在于整体用户留存是最终的结果 , 新增用户会更具有对比性 , 体现在可以通过不同时间周期内的新用户留存去衡量近期产品的迭代是否产生了好的影响 。 老用户可能会由于已经习惯了 , 从而表现出相对稳定性 , 一般来说 , 新增用户、整体用户留存会更合适作为北极星指标 。 另一个需要考虑点是业务形态对指标颗粒度的影响 , 一般会取决用户习惯 , 高频业务可能会优先日粒度的留存 , 低频的则会选择周留存或者月留存 。
成长阶段 , 产品的重点是拉新 , 寻求体量上的成长 , 以及探索商业化变现 , 关注产品流量的增长 , 这个阶段通常会选择产品的活跃度指标作为北极星指标 。
产品数据规划指南

文章插图

常见有DAUMAU、活跃率、在线时长三种活跃度指标 。 其中 , 活跃率和DAU、MAU的区别在于 , 产品活跃数评估的是产品的市场体量 , 活跃率评估产品的健康度 , 一款产品用户数绝对值可能很高 , 但活跃率由于整体注册用户的体量更大 , 而不够健康 。 选择标准在于产品的市场增长空间 , 增长空间大的通常会用DAU、MAU等指标 。 在线时长则会更适合killtime产品 , 例如抖音、腾讯视频等等 。 这个阶段需要注意的是 , 活跃度作为北极星指标监控 , 不是为了逼用户天天来戳一下 , 而是为付费、转介绍等提供稳定的支持 。
成熟阶段 , 产品的市场价值、用户规模均已过了增长期 , 进入稳定的发展阶段 , 产品在这个阶段通常会关注提高用户活跃度 , 保证产品留存的情况下 , 确保产品付费转化稳定增长 , 所以北极星的指标会优先选择付费相关指标 。
产品数据规划指南

文章插图

营收有一条基础的公式 , 营收等于流量乘以转化率乘以客单价Arpu值 , 基于这个基础公式可以做很多变形 , 选择北极星的时候会从公式找到变动、提升空间大的点 。 举一些例子 , 某音乐产品的商业化 , 是选择新会员数作为北极星指标 , 原因在于国内音乐市场付费渗透率只有5% , 而对比美国音乐市场50%付费率 , 有近10倍的提升空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