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给了机会,OV为什么没抓住?


华为给了机会,OV为什么没抓住?

文章插图
作者:张择瑞 , 编辑:赵元 , 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华为给了机会,OV为什么没抓住?

文章插图
2018 年结束时 , 乐视、酷派、金立等厂商濒临消亡 , 魅族、锤子、360 等也相继传出裁员消息 , 美图投奔了小米 , TCL 手机被剥离出上市公司 , 朵唯、努比亚等早已式微 。
存量市场之下 , 手机品牌需要找到新的增长逻辑 。
第二 , 市场提供了冲击高端的好机会 。
第一个机会是 5G 带来的换机窗口期 。
一方面 , 4G 智能手机过渡至 5G 智能手机 , 在短期内带来新的市场增量;另一方面 , 手机市场长期内的红海局面不会生变 , 冲击高端 , 是厂商对抗存量市场压力必经的路 。
第二个机会 , 是华为因受制裁留下的市场空缺 。
IDC 数据显示 , 2019 年三季度 , 华为在中国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为 42% , 往下依次是 vivo 的 18.3%、OPPO 的 16.6%、小米的 9.8%、苹果的 8.2% 。 上文提到 , 到 2020 年华为在国内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来到了 47% , 也一度登顶全球智能手机市场 。
华为给了机会,OV为什么没抓住?

文章插图
但华为的跌落是不可逆且迅速的 , 技术封锁 + 地缘政治的因素 , 让它不得不出让市场 , 这就给小米 OV 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
第三 , 从 OV 自身来看 , 中低端市场竞争加剧 , 差异化优势被抹平 。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 , OV 的王牌分别是 R 系列与 X 系列 , 他们定位相似:主打线下市场、偏重外形设计及拍照功能 。
这两个系列最大的共同点在于 , 他们所采用的处理器 , 往往不是安卓阵营中最常用的骁龙 8 系 , 而是更偏中端 。
当时 OV 的战略是主攻中端市场 , 打法上则发挥线下渠道优势 , 配合激进的明星营销 。
这确实让他们尝到了甜头 。 以 OPPO 为例 , 从 2013 年到 2018 年 , R 系列经历了 8 次大的产品迭代 , 在大多数媒体的报道中 , 这一系列的累计销量超过 1 亿台 。
但这种打法有个最大的问题:依托营销、渠道所构筑起来的护城河并不深 , 很容易被追赶 。
2015 年以后 , 手机行业开始进入同质化竞争 , 创新不足的普遍形势下 , 手机厂商纷纷加大在渠道、营销上的布局 , 导致 OV 的差异化优势逐渐被抹平 。
二、没达标但也尽力了
为了冲击高端市场 , OV 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
第一个做法是加大研发力度 , 更强调科技创新 。
2018 年 11 月 , OPPO 创始人兼 CEO 陈明永表示 , 2019 年 OPPO 将研发预算从 40 亿提升到 100 亿;2019 年 12 月 , 陈明永再称 , 未来三年 OPPO 的研发投入将达到 500 亿 。
vivo 则是在 2018 年 5 月的供应商大会上 , 将品牌属性从 ” 时尚 + 科技 ” 转变为 ” 科技 + 时尚 “ 。 后来 vivo 执行副总裁胡柏山对媒体表示 , ” 品牌是消费者的印象 , 以前消费者对 vivo 的印象偏年轻化 , 这会导致偏商务一点的人对 vivo 的好感不够 , 科技 + 时尚的属性加持下来 , 势必会造成年轻的人对 vivo 品牌更加热爱 。 ”
在这一基础上 , OPPO findX 的潜望式摄像头、vivo NEX 的弹出式摄像头 , 都是那几年手机行业为数不多的惊喜创新 。
再到去年 , OV 加入自研芯片大军 。 OPPO 发布了 NPU(神经网络处理器)芯片 MariSilicon X , vivo 发布了 ISP 芯片 vivo V1 。
对此 , 陈明永称 , ” 一家科技公司如果没有底层核心技术 , 就不可能有未来;而没有底层核心技术的旗舰产品 , 更是空中楼阁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