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经:入肺,脾经 。
功能:补气固表,利尿托疮 。
主治:表虚自汗,脾虚泄泻,脱肛,中气下陷,消渴,痈疽久不收口等症 。
【黄芪图片_黄芪的功效与作用】临床应用:1、用于慢性衰弱者,尤其表现有中气虚弱的病人,取其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凡体倦乏力,语音低微、脉象濡缓的患者,可服黄芪,但需多服久服才能生效 。
2、用于中气下陷所致的脱肛、子宫脱垂、内脏下垂、崩漏等病症,通过改善体质、加强全身肌张力而起作用,常要与党参、升麻、柴胡等配伍,方如补中益气汤 。
3、用于治疗痹证 。如周围神经麻痹、脑血管意外(中风)后遗的半身不遂,慢性风湿炎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等 。上述病症由于气血虚弱、凝滞不通,故有疼痛或麻痹(成为血痹) 。根据“气行则血行,治血先治气”的观点,应采用黄芪补气,如疼痛症状较明显(关节炎和肩周炎),配桂枝、姜黄、当归等加强镇痛作用,方如黄芪桂枝五物汤 。如属瘫痪,则要配桃仁、红花、川芎、地龙等活血搜风药,方如补阳还五汤,方内的主药是黄芪 。此方治中风后半身不遂,但用时需掌握适应指证:病人清醒、体温正常;对脑出血病人,必须确定出血已停止而脉柔弱者,才能使用,如出血未止或脉浮而有力者不宜用 。又起病后三个月内使用效果较好,三个月后用效果较差 。总的看来,黄芪治中枢性瘫痪的效果不及治外周性瘫痪 。
4、用于表虚自汗证 。黄芪可益气固表,为“固表主药”,常配白术、防风,方如玉屏风散,也可配牡蛎、浮小麦、麻黄根等 。
5、用于治疗急性或慢性肾炎 。黄芪可利尿消肿,又能减轻蛋白尿,改善全身营养状态 。对急性肾炎、有恶风、关节痛、肢体浮肿、脉浮等“风水”证候者,可与防己、白术、甘草配伍,方如防己黄芪汤;对肢体浮肿,甚至出现腹水、脉浮,但不恶风,不渴等“皮水”证候,可与防己、桂枝、茯苓、甘草配伍,方如防己茯苓汤 。由于黄芪能减轻蛋白尿,故如肾炎浮肿已消退,而蛋白尿仍阳性者,可与党参、糯稻根、熟地等配伍,或单味煎汤服亦可,临床初步观察对减轻蛋白尿有一定效果 。对慢性肾炎,则常配其他补益药 。
6、用于治疗“久败”痈疮 。前人称黄芪为“疮家要药”,但实际上只适宜于“久败”之症 。所谓“久败”:就是指由于阳气虚弱(抵抗力低),痈疮溃后久不愈和(要配党参、肉桂治疗),或长久不溃破者(要配银花、皂角刺、花粉等,方如内托黄芪散) 。黄芪治疮,是取其托毒、排脓、生肌的作用,从现代医学观点看,黄芪在这方面的主要作用是抗菌和增强身体抵抗力,使疮痈易于溃破和愈和 。但要注意,痈疮初起,炎症显著,毒势较剧,红肿热痛明显者,不宜用黄芪,否则会以热益热,使病情加剧 。
7、用于治疗消渴(糖尿病) 。常与淮山药、生地、天花粉、五味子等配伍 。
使用注意:1、虽然动物实验发现黄芪能加强心脏收缩力,但临床较少用于心功能不全而有气喘的病者,因为曾经观察到这些病者用黄芪后往往气喘加重,这是否与黄芪的提气(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刺激平滑肌收缩)作用有关,值得探讨 。
2、虽然动物实验发现黄芪能降血压,但临床上少用于治高血压病人,因为曾经观察到由于黄芪的所谓“升提”作用,肝阳上亢(如高血压)及上部血热(如头面部有炎症、充血)者用后会致头痛、面红、牙痛等反应(由于头面部血管扩张引起),故高血压、头面部感染等患者应慎用 。
- 决明子菊花茶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 髌骨带有什么用,髌骨带的佩戴方法
- 白花蛇舌草的功效与作用
- 吃木瓜的禁忌
- 木纹砖不是智商税,“369拼贴”铺在厨房,来过家里的人都说好看
- 为什么说减肥会有个瓶颈期,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 芥菜丝的腌制方法大全,芥菜丝怎么做好吃
- 鹿茸的功效与作用
- 女人补气血的汤有哪些,滋阴补气血的汤谱大全
- 死鱼能吃吗_吃死鱼的坏处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