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脂称有用吗?原理是什么?想减肥,有必要入手吗?( 二 )


▲某品牌体脂秤宣称其拥有符合中国人体质的算法模型
▲某品牌体脂秤宣称由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给予技术指导
怎样科学使用体脂秤?
我们可以先来看看相对繁琐且标准的使用流程 。
▲在医院或实验室使用生物电阻抗法检测体脂率的流程
另外,虽然生物电阻抗体脂秤存在误差,但是我们可以尽量创造“固定”条件,用体脂率的变化值去约束自己的身材 。比如固定在每天早上起床空腹的状态下测试;固定测试时双脚、双臂微微张开,不扭曲身体等 。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若体内装有电子医疗设备,例如心脏起搏器或呼吸器等,不适合使用体脂秤,以免其输出的低频电流影响医疗仪器的正常运作 。孕妇也没必要使用体测仪,因为怀孕时期身体脂肪和水分一般较高 。
重视发胖,正视体脂
作为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十大慢性疾病之一,肥胖也是糖尿病的重要诱因 。研究显示,严重肥胖比体重正常者,糖尿病病发率增加了30倍 。并且,脂肪过多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引发脂肪肝,重度肥胖者病变率高达61%~94% 。《柳叶刀》杂志上发表过一项Meta分析,结论证实,超重和肥胖与过早死亡(35~69岁)风险显著增加相关 。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会说,想要知道自己胖不胖,买个体重称就可以啦,为什么要这么复杂买个体脂秤 。
这里不得不说一个残酷的事实,在体重状况同等理想的情况下,不同体脂率会决定我们不一样的体态 。
相信大家都听过经典的BMI公式:体重(kg)÷身高(m)2 。但是这个公式无法真实反映体脂对我们的影响,一起来看看震撼的下图!
同样体重,同样身高,体脂率低可是更符合咱们对好身材的定义 。
所以,大家了解到体脂率的重要性了吧,就算你不买体脂秤,也要时刻督促自己少吃油腻食物,多锻炼,保持合理的体脂率 。
最后还是要说一句:连体重都控制不了,何以把握人生?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