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注意力 人的一生都为注意力买单( 四 )


 
3)从社交状态反推性格特质
 
【一个人的注意力 人的一生都为注意力买单】关于社交关系 , 我们有无数可以考察的细节 , 在这些细节当中都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我们在人群当中的特征 。
 
如果你吸引来的朋友都是很多方面弱于你的 , 那么也许是你优秀的特质吸引了他们 , 但同时 , 如果没有与你旗鼓相当的朋友 , 那么也许你在社交的过程中本身是比较吝惜付出的 , 因此唯有能力与你不对等的人才能接受这种吝啬的情感付出关系 。
 
当我们理清自己在社交当中的性格特质之后 , 是可以通过自我觉知在社交当中调整行为的 , 长此以往 , 就能持续地提升我们的注意力管理能力 , 同时也能大幅的优化我们自身的性格 。
 
3. 角度转换:尝试认知事物的“上帝视角”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观 , 通过选择和排斥对应的事物来维持自己世界观的平衡与完整 。
 
想要拥有更为客观的世界观 , 首先要让它变得足够有弹性 , 足以兼容更多不同的世界观 。这点听起来似乎很难 , 但其实除了花时间增加生活阅历 , 也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改善的 。
 
我们可以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描述 , 角度越多元 , 越能帮助我们认知真实的某个客体 , 多方描述的过程 , 也是一个兼容多个世界观的过程 。
 
所以 , 如果我们生活中有一些钻牛角尖的时刻 , 不妨多找几位朋友聊聊 , 用多角度的方式描述自己 ,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重新认识了自己 , 而别人收到更丰富的信息时也能更加客观地给予你反馈 , 我们会经历一个观点不断丰富不断更新的过程 , 如同给画布填色一样 , 我们对自己的理解就会越来越丰满 。
 
当这个过程习惯成自然之后 , 钻牛角尖的状态一定会有所改善 , 我们也会越来越不容易沉溺在自己单方面的情绪中 。
 
4. 归纳总结:建立属于自己的觉知模型
 
有句话叫做“从哪里跌倒 , 就从哪里爬起来” 。
 
以前觉得这近似废话:我不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 , 还能从哪里爬起来?
 
后来从坑里爬出来几次后才明白这话的精辟 , “从哪里”之所以用两遍 , 是在强调:明白自己跌倒在“哪里”是最重要的事 。
 
我们在学习当中常常会归纳知识点以及容易犯错的地方 , 因为这是帮助我们提升知识与考试表现的好方法 , 那些常常犯错的地方由于“矫枉过正”被彻底根治了 。但是很少有人把这种方式用在做人做事上 , 如果我们将这种方式应用于自身行为的优化 , 会极大地优化我们的自我觉知能力 , 长期坚持将会有巨大的作用 。
 
05、结语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楚门的世界》 , 楚门的整个生活都是一档被策划和监控的大型真人秀 , 每一件他认为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背后其实都是由导演克里斯托弗主导的 。
 
于我们而言 , 性格中的缺陷、习惯性的冲动决策、带着刻板印象与他人交往等因素都可能成为我们生命中难以察觉的“克里斯托弗”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