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稳定性的概念 注意力的概念界定( 二 )


 
3.整合功能:人对信息的加工是分阶段进行的,分为自动加工和注意加工阶段,自动加工只能加工事物的个别特征,只有在注意加工阶段才能将许多个特征整合为一个整体 。
 
4.调节和监督的功能:
 
注意可以排除和抑制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干扰,控制心理活动向着一定的方向或目标更顺利更有效的进行,但注意不仅表现在稳定的持续的活动中,而且表现在活动的变化中,当人们从一种活动转向另一种活动时,注意起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人只有在注意的状态下,才能完成活动的转变,并能顺利的执行各种新任务 。
 
注意是一种内部心理状态,但它是通过人的外部行为表现出来,这叫注意的外部表现 。
 
三、 注意的三大种类
 
(一) 不随意注意
 
又叫无意注意,我们也叫自动注意;是预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例如,上课时,突然从教室外闯进一个人来,这时大家会不约而同的把目光朝向他,并不由自主的对他发生了注意,在这种情况下,对要注意的东西没有任何准备,也没有明确的认识任务,注意的引起与维持不是依靠意志的努力,而是取决于刺激物本身的性质,在这个意义上,不随意注意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注意,在这种注意活动中,人的积极性水平较低 。
 
优点:不费劲,对某些现象自然而然的注意了 。
 
缺点:随机性,无目的,因而是无系统的散乱的注意
 
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
 
1、 客观原因: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1) 刺激物的强度
 
强烈的刺激,比如巨大的声响、一道强光、一阵猛烈的气味、一下猛烈的碰撞都会不由自主的引起我们的注意 。对不随意注意起决定作用的往往不是刺激物的绝对强度,而是刺激物的相对强度 。即刺激物强度与周围刺激物强度的对比 。在夜深人静时,室内时钟的滴答声,室外行人的脚步声都能引起我们的注意 。而在白天环境噪音的掩盖下,这些微弱的声音就不为人们所注意 。
 
(2) 新奇的东西容易引起注意
 
俗话说的“少见多怪”的好奇心就是指对新奇东西的注意,司空见惯的东西不容易引起人的注意 。如城市里的许多事物能够引起初来的农村的孩子的注意 。
 
(3) 刺激物的运动和变化
 
霓虹灯、旋转灯、老师讲课的抑扬顿挫声 。
 
(4)刺激物的对比
 
物体形状的大小、颜色的明暗、声音的高低形成对比,也能引起无意注意,“鹤立鸡群”、“万绿丛中一点红”、作业本上的红笔 。
 
2、 主观原因:人本身的状态
 
(1) 需要和兴趣
 
凡能满足人的需要和符合人们兴趣的事物,容易引起无意注意,如球讯、书画展 。
 
(2) 情绪情感状态
 
心情好时,容易注意周围事物的发展与变化
 
(3) 期待的人或物
 
仰慕已久的人物;章回小说“欲知后事……”
 
(4) 知识经验
 
凡是与一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的,又能增进新知识的事物,容易引起注意 。旅游时,建筑师易注意到各地地别具风格的建筑,画家易注意到奇特的风景……
 
(二) 随意注意
 
也叫有意注意,我们也叫自觉注意(或主动注意),是一种有自觉目的、有预订目的的、必要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