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超长待校”十几年却始终无法顺利毕业,高校掀起“清退潮”,甚至有的一次性清退逾百人……近年来,高校“超期硕博”现象时有发生,由此带来的高校教学资源被挤占、管理成本上升等问题引发社会讨论 。;
硕博“超长待校”,成高校“拖油瓶”
2021年12月,江西财经大学对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113名研究生作自动退学处理,其中超期最长的一人为2004年入学的产业经济学博士生,超期11年 。
这并非高校第一次因清退“超期硕博”引发社会关注 。2021年11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拟清退20名研究生,其中博士生14名 。2020年,四川大学、吉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近20所高校先后公布超过1300名拟退学研究生名单,这些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从8年至14年不等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2020年10月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提出“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及早按照培养方案进行分流退出,做好学生分流退出服务工作,严格规范各类研究生学籍年限管理” 。
采访人员调查了解到,“超期硕博”现象正在挤占高校教学资源 。一位名校毕业的博士生告诉采访人员,一流学科点的研究生导师通常每年招收2名博士、3名硕士,即使所有学生均正常毕业,在培养过程中也会出现1名导师同时辅导15名甚至更多学生的情况 。在正常情况下,导师精力、实验室资源等也只是勉强够用 。若有硕博“超长待机”,高校教学资源只会更加紧张 。
中部地区某高校研究生院负责人告诉采访人员,学校需要每年为“超期硕博”办理延长学籍的手续,如果年年“心软”,办手续的学生越积越多,将不断增加学校管理成本 。同时,多所高校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教育部会根据研究生的毕业率来评定高校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并在招生指标上进行相应调整 。这样一来,高校也只能清退“超期硕博” 。
坚守底线,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高校“超期硕博”现象引关注:有研究生超长待校十几年未毕业】采访人员了解到,“宽进”学员“严出”难毕业,是“超期硕博”现象频发的重要诱因 。过去,MBA、EMBA等专业未被纳入研究生统考范畴,这些专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入学门槛普遍低于全日制研究生,而学费普遍高于甚至两倍于全日制研究生 。招生易和收费高这两大特点,使得部分高校一度热衷于招收此类研究生 。
中部某高校相关负责人说,某次学校一次性清退上百名超期研究生,其中超过一半来自MBA学院 。这些学员大多为2016年MBA统考前、2017年EMBA统考前招录的在职研究生,超过了学校规定的“硕士生5年、博士生6年”的最高在校学习年限,属于“宽进”时期的历史遗留问题 。这些在职研究生往往因学术能力较弱、精力分配不足等因素,在不断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严出”大环境下难以顺利毕业 。
一名曾就读MBA的学员表示,他们的精力主要被家庭、工作占用,毕业难度不小 。但比起一纸学位证书,大家更在乎的是读研带来的人脉 。
“学位是国家公信力的体现,坚决清退过度延期未毕业研究生,是高校应坚守的底线 。”中国教科院研究员储朝晖说,从人才培养规律看,高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较为宽松,通常硕士生为4~6年、博士生为6~8年 。如果研究生在此期限内无法达到预定培养要求,表明其缺少教学可塑性和相应的学习能力 。
受访专家建议,不断提升研究生招生准入门槛,优化生源结构;强化过程管理,建立研究生教育的过程监测体系;进一步推动研究生教育格局性、深层次变革 。
- 晚上几点睡觉,才算“熬夜”?
- 虽有王命,不留其行!农村常见的麦蓝菜,为何叫“王不留行”?
- 比土味装修更可怕的,是“高大上”的设计,遇上南方回南天
- 零食,真的是小朋友的“禁区”吗
- 双人床不兴了,新式“错位床”一出,整洁美观省空间,太机智了
- 10×10米农村别墅,占地面积不过百,小户型也迎来了“春天”
- 选窗帘不用纠结,记住“5做5不做”,轻松选到合适的窗帘
- 入户门正对卫生间门会“破财”?学会这8点轻松破解!
- 卧室的床有“5不买”,避开这些,入住后会发现更实用
- “人在做,天在看”现实中有这样的故事发生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