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解惑:历史上有哪些才女?( 二 )


吴淑姬著有《阳春白雪词》五卷 。宋黄昇选编《花庵词选》,评云:“淑姬,女流中黠慧者 。有词五卷,佳处不减李易安 。”《阳春白雪词》惜已失传,仅在《花庵词选》中保存了三首 。
三、善于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触景生情,又把丰富的感情注入景物中,从而达到景中有情、情中赋景的艺术效果 。如吴淑姬《惜分飞?送别》:“惟有多情絮,故来衣上留人住”,朱淑真《蝶恋花?送春》:“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这里的柳絮、雨都富有人情,送别时的伤感、春暮时的愁绪与这些景物融合在一起,使词中的主题更加凸显 。以景物喻情 。使用该手法,能使抽象的行为具体化,给人以生动形象之感 。朱淑真对“岁寒三友”怀着特殊的喜爱,其中又尤好梅、竹,梅竹的品性正是诗人孤傲高洁情怀的体现 。诗人托物言志,是咏物,也是自勉自励 。
张玉娘用坚固的金石比喻男方的矢志不渝,用冰霜比喻爱情的高洁:“汝心金石坚,我操冰霜洁”朱淑真以一双白壁比喻两人爱情的纯洁美好:“白璧一双无玷缺,吹箫归去又无缘 。”吴淑姬以心儿的大小来比喻愁的大小,“心儿小,难著许多愁 。”李清照写作时才思如泉涌,诗句在深夜频频闯入脑海,她写道:“诗情如夜鹊,三绕未能安 。”
《长相思》:“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 。春从何处回?醉眼开,睡眼开,疏影横斜安在哉?从教塞管吹 。”淑姬这首词以贞洁的梅花自喻,描绘了深冬残雪中梅花的遭遇,并与自己遭污受屈的不幸命运作类比,恰到好处地实现了人、景、情、遇的完美结合、获得地表白了她渴望洗雪冤屈,要求自由的心情 。
四、代表作品赏析
1、朱淑真爱梅之情浓,实际上与她对梅花品格的理解崇尚之深,自身的孤独无人可诉之深有关 。梅花冰清玉洁,气质高雅,绝尘脱俗,独占一枝春,这些都与朱淑真自身崇高而纯洁的感情节操水乳交融 。
一夜青山换玉尖,了无尘翳半痕兼 。寒鸦打食围沙渚,冻雀藏身宿画檐 。野外易寻东郭履,目中难认塞翁髯 。梅花恣逞春性情,不管风姨号令严 。——《雪》
其实这正是朱淑真独立于社会现实的姿态 。处于严酷现实中的朱淑真也正如风雪之中傲然独放的梅花,存在着,伸张着,不被现实所左右,不为现实所屈服 。孤芳高洁的梅花正是朱淑真的化身,她对梅花其品德、操守的咏颂,其实也是对自己的咏颂 。是她在自然物中对自我的一种观照 。在朱淑真笔下的梅花,此时已不是纯客观的外物,而是与她心灵交感,相互理解的“人化了”的自然物,它是陪伴朱淑真寂寂生活的一个伴侣,是她的知音 。
2、吴淑姬虽对未婚夫感情不深,可想到diyi次婚姻就如此不幸,内心很伤感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她郁郁寡欢,并写《祝英台近·春恨》一词,抒发自己的心中忧愁:
粉痕销,芳信断,好梦又无据 。病酒无聊,倚枕听春雨 。断肠曲曲屏山,温温沉水,都是旧、看承人处 。
久离阻,应念一点芳心,闲愁知几许?偷照菱花,清瘦自羞觑 。可堪梅子酸时,杨花飞絮,乱莺闹、催将春去 。
这首词写独自闺中,倚枕听春雨,想到春意盎然之际的曲曲屏山,温温沉水,这一切都将随着春天的逝去而消失,这怎能不引少女的惆怅?下片含蓄地点明“春恨\"并不真的是“恨春\",三春将去,春意阑珊,春雨淅沥,这一切外部景观只不过是词人诸多闲愁外射的媒介物 。正是由于心中无限惆怅,偷照菱花,清瘦自羞觑,才更觉得春花善心恨,春雨添愁 。在这样的心境下又恰逢这杨花飞舞,黄莺乱鸣,暮春将去的时节,怎么不令人分外伤心呢?一旦春意消失,春光逝去,自己的容貌年华也将逝去,自己将何以堪?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