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爱的人》王心凌完整版 王心凌第一次爱的人简介( 二 )


 
无独有偶 , 2022年5月 , 另一位被怀念的千禧一代的周杰伦 , 出道时同样是阿尔发唱片公司买下了电视台众多时段 , 播放他的MV来打歌 。
 
再看看当下 , 在以效率为首选项的乐坛 , 这种资源砸在歌手身上是不被允许的 , 资本不再像唱片时代那样会给乐坛新人这么多试错机会 。还是拿王心凌的例子来说 , 此次王心凌“翻红” , 各个公司是会选择从头培养一个与她成功模式相似的少女偶像 , 还是直接吃现成的 , 努力达成和王心凌的合作机会以期从她这里分一杯羹?答案显而易见是后者 。
 
即便有打造下一个王心凌的资源和机会 , 也不会有任何一家公司选择冒着现金流可能断裂的风险去这么做 。批量生产一千首6415、4536和弦的爆款 , 其中某首恰好搭上短视频风潮成为热歌 , 才是现在最常见的运作模式 。
 
不是中国人变得不会做音乐才出不了巨星 , 也不是周杰伦和王心凌挡了后辈的路 。是因为现在的音乐已经无限趋近于互联网产品而非艺术品 , 甚至继续透支王心凌的形象赌一把她能“回春” , 也比打造下一个王心凌的机会更大 。
 
对“少女偶像”年龄的包容度在提高
 
但也有幸运的地方——王心凌这一次终于不需要再被逼迫转型了 , 而这背后的原因则是:对少女偶像年龄的包容度 , 正在提高 。
 
王心凌为什么有尝试过转型?其实本质原因在于 , 当年的主流舆论并不接受年过25岁的女偶像 , 这不仅在中国 , 整个东亚都是如此——日本的“四八系组合”中的成员 , 如果年纪稍长仍未毕业 , 在粉丝群体中得到的评价就会非常刻薄 , 韩国女偶像同样如此 , 少女时代、Twice这两组代表女团 , 在所有成员进入20代后半段时 , 就几乎不约而同从甜美的风格转型 。
 
“转型”二字可能也是王心凌星途里的阿喀琉斯之踵(编者注:指致命的弱点) , 从爆红的第二年就开始往性感方向转进的她 , 形象一直反复无常、举棋不定 。明明在2006年的《Magic Cyndi》里已经走轻熟女风格的她 , 到2011年的《(黏黏)2》又梦回2004 。直至现在 , 王心凌仍在被乐评人们批评是不愿走出舒适区、没有破釜沉舟的志气 。

《第一次爱的人》王心凌完整版 王心凌第一次爱的人简介

文章插图
从过往专辑封面中能看到 , 王心凌曾经几度尝试转型 。
 
可为什么要有这种志气?为什么非要转型?20年过去 , 我们都知道王心凌骨子里就是个扭捏倔强、喜欢甜蜜风格的少女 , 但年龄大了些 , 这种形象就不再被允许 。30岁的女性再唱少女风格的歌 , 会被批判为不思进取 。这种舆论和主流乐坛奖项的要求 , 与王心凌自身特点之间的拉扯贯通着她20年的歌手生涯 。高峰也好、低谷也罢 , 王心凌每次的新作品都要面对一个最凌厉却也无理的质疑:你凭什么在这个岁数还要可爱?
 
如今“80岁还要做甜心奶奶”的宣言 , 以及宣言之后“甜心奶奶”一词得到的认同乃至激赏 , 让人看到了属于华语乐坛好的一面:即便“超龄” , 可爱、甜美也仍然是被允许 , 甚至会被追随的 。对女性力量的理解终于更加多元:不是只有看起来“女王”、心直口快和“拽”的 , 才能被称之为有力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