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人从哪里来,历史起源是什么?( 五 )


图8a:li?图档字 。(汉典)
图8b:sóng图档字 。(汉典)
(2)上古汉语 , 是汉代至晋代随江淮移民(diyi批入闽潮)迁入的语言层次 , 学界称金陵雅音 。上古汉语的音韵体系各家的观点有一些出入 , 但核心特征是取得共识的 。
闽南语保留上古汉语层次的证据如下 。
为避免不同注音方案混淆 , 下文汉语拼音用黑色斜体字表示 , 闽南语国语字则一般用黑色正体字 。有文白异读的则加粗并用斜线隔开 , 黑色的前者为文读 , 灰色的后者为白读 。
图9:中古汉语体系 。在探讨上古汉语特征的时候 , 会从中古汉语的一些变化点出发 。
①古无舌上:上古汉语中舌上音(知组 , 今官话多作zh、ch)尚未从舌头音(端组 , 官话作d、t)派生 , 现代除闽语外的方言均区分这两组声母 。闽南语保留声母未分化状态 , 如智tì、猪t?、茶té、陈tín/tán、场tióng/ti??、竹tik;储th?、豸tho?、痴thi、窒thit/that、衷thiong等 。
②古无轻唇:上古汉语中轻唇音(非组 , 今官话多作f、w)尚未从重唇音(帮组 , 官话作b、p)派生 , 现代除闽语外各方言均区分 。闽南语保留未分化状态 , 如飞hui/p?、风hong/hoang、房hóng/páng、覆hok/phak、物bu?t/m??ngh/mih、问b?n/m?ng等 。
③喻三归匣:中古喻母(y)三等字(即含介音-i-的读音 , 官话作y) , 上古读匣母(gh , 官话作h、x) 。现代除闽语外的各方言几乎均区分喻三等字、匣母 。闽南语通过文白异读保留早期声母状态 , 如学ha?k/??h、远o?n/h?ng、鞋hái/oé、胡hó/ó、云(雲)ún/hún、后hi?/?u等 。
④喻四归定:中古喻母(y)四等字(即含介音-iu-的读音 , 官话作y) , 上古汉语读定母(官话作d) 。现代除闽语、汉越语外的各方言几乎均区分喻四等字、定母 。如臾jú、榆jyú、喻j?、裕j?、蝶tia?p/ia?h等 。
⑤无撮口呼:中古汉语阶段新出现韵母/介音ü , 闽南语并未吸收 。粤语、客话、闽东语、莆仙话皆同官话一般 , 有大量撮口呼 。韵母ü、üan、ün、üe在闽南语多作?、oan、un与oat , 如旅l?、虚h?、预?;权koán、全coán、宣soan;军kun、运?n、薰hun;决koat、雪soat、绝coat、月goa?t/g??h 。
虽然闽南语独树一帜地保留大量上古汉语成分 , 但现代汉语方言没有一种能直接等同上古汉语 。“像”与“是”的红线是很清楚的 。
(3)中古汉语:隋代至宋代随河洛移民(第二批入闽潮)迁入的语言层次 , 称洛邑雅音 。中古汉语的音韵体系各家的观点已基本一致 。闽南语保留中古音层次的证据如下 。
①尖团对立(舌根细音不颚化):中古汉语舌根音(见组)接续-i-介音的情况 , 在近代音蜕变为官话中的j、q、x、y 。闽、粤、客语均无该变化 。闽南语的例证:交kau/ka、群kún、结kiat/kat、九ki?/k?u;牵khian/khan、欠khiàm、抾khi?h、缺khoat/kh?h;喜h?、血hiat/huih、翕hip、兄hing/hia、旭hiok;语g?、疑gí、玉gio?k/gi?h、雅ng?/ng?、眼g?n/ngu?等 。
②入声与阳声韵体系完整:宋代以前的中古汉语阶段 , 三套韵尾m/p、n/t、?/k是很规整的 , 但在宋代开始 , m/p尾并入n/t;明代后更全部简化为?/? , 清代入声脱落 。现代粤语、汉越语、闽南语及部分客话继承了三套韵尾 。
③声调体系:声调是中古汉语新出现的现象 , 清声母派生阴调 , 浊声母派生阳调 , 传统的平、上、去、入四种调类各分阴阳 。现代汉语保持平上去入分阴阳的情况不多 , 粤语的情况尤佳(阴入调还根据韵母的类型分为高阴入、低阴入);闽南语泉州、潮州音平上去入分阴阳 , 其他地点则是阳上并入阳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