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教教主「全能教教主赵维山」( 六 )


‘“开始”这个观念 , 是因人类“有限”的心理(所产生的) , 不能涵括万千的因果关系 。 ’
比如说我们去看第三场的‘乱世佳人’电影 , 从七点‘开始’演 , 到十点一结束’ , 但是我们再仔细想一想 , 第三场电影的‘开始’ , 其实就是第二场的‘结束’ , 而第三场的‘结束’ , 不就是第四场的‘开始’吗?
所以说‘开始’这个概念 , 只是对某一特定事物而言才有意义;对整个错综复杂、因果相续的宇宙而言 , 就没有意义了 。 时间是流动不息的 , 谁能从中找出停止不动、所谓‘现在’的一点来?然后说这一点就是‘开始’呢?
其实佛教对于讨论这一类对人生没有利益的问题 , (哲学上的形而上学)并不感兴趣 , 因为宇宙是无始的 , 也是无终的 , 人们殚精竭虑去追求‘宇宙的第一因’ , 将是枉然的 , 徒劳无功的 。 当你千辛万苦寻求到‘第一因’时 , 你势必发觉在它之前还有一个‘因’ 。 如此循环不息 , 周而复始 , 你永远寻求不出一个固定不变的‘第一因’来 。
同时人生短暂 , 生命无常 , 如果你还是要钻牛角尖 , 那么当你还没有追求到‘宇宙第一因’的答案时 , 你可能已经死了 。
在佛经里 , 有一段极精彩的比喻:
‘有一个人被毒箭所伤 , 他的亲友带他去看外科医生 。 假如当时那人说:“我不愿把这箭拔出来 , 我要知道是谁射我的 , 他是刹帝利种?婆罗门种?吠舍种?还是首陀罗种?他的姓名与氏族是什么?他是高是矮还是中等身材?他的肤色是黑是棕还是金黄色?他来自那一城市乡镇?我不愿取出此箭 , 除非我知道我是被什么弓所射中 , 弓弦是什么样的?那一型的箭?笛羽是那种毛制的 , 笛簇又是什么材料所制?......”如此;这人必当死亡 , 而不得闻知这些答案 。 ’
所以佛教不浪费篇幅和时间 , 苦苦去追究‘宇宙的第一因’的问题 。 因为追求也是无用的 , 同时也是对人生无益的 , 这些跟人们脱离生、老、病、死的痛苦无关 , 不能使人从而得到宁静、解脱的快乐 。
话题稍为扯远了 , 现在我们再谈佛教反对宇宙万物是由神所创造的 , 而认为万物都是‘因缘聚合’而成的 。
比如我们眼前的一座山 , 它是土石之积;湖泊是凹地积水而成;再看教室的桌椅 , 则是木匠用木头做成的 。
如果把土石散开则不复成‘山’;把湖泊的水抽干则成凹地 , 那来‘湖泊’的影子?再把木板一片片地拆散 , 请问‘桌椅’在那里?
这些有形体可见的东西 , 我们都可以简称它们叫‘色’ , 因为它们只是‘因缘暂时的聚合’而已 , 并不是真实不变的 , 所以我们说它们是‘空’的——没有永存不变的实体 。
这就是佛经上‘色即是空’的简单道理 。
然而 , 佛教说‘色即是空’ , 这‘空’字并不是‘空空如也’的‘空’ , 也不是‘一无所有’的‘空’ , 而是一种含著「妙有’的‘真空’ 。
这句话怎么个说法呢?我且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眼前有一杯水 , 把水加热后就变成水蒸气了 , 再也看不见水的影子 。 但这并不是说水真的就消失成‘空’ , 当水蒸气遇冷的时候 , 又会还原成‘水’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