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大字报-成龙duangduang( 四 )


第二, 给孩子提供决策的机会和权力 。 快乐性格的养成与指导和控制孩子的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 。 父母要设法给孩子提供机会, 使孩子从小就知道怎样使用自己的决策权 。
第三, 教孩子调整心理状态 。 应使孩子明白, 有些人一生快乐, 其秘诀在于有适应力很强的心理状态, 这使他们能很快地从失望中振作起来 。 在孩子受到某种挫折时, 要让他知道前途总是光明的, 并教孩子注意调整心理状态, 使他恢复快乐的心情 。
第四, 限制孩子的物质占有欲 。 因为给孩子东西太多会使其产生“获得就是得到幸福的源泉”这样一种错觉, 所以应结合事例教育他们, 人生的快乐不能仅与物质财富的占有划等号 。
第五, 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 。 平时注意孩子的爱好 。 为孩子提供各种兴趣的选择, 并给予孩子必要的引导, 孩子的业余爱好广泛, 自然容易拥有快乐的性格 。
第六, 保持家庭生活的美满和谐 。 家庭和睦, 也是培养孩子快乐性格的一个主要因素 。 有资料表明, 在幸福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 成年后能幸福生活的比在不幸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要多得多 。
过去常说"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其实, 孩子生下来之后心理状况也如一张白纸一样, 家长的心理素质、教养方式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心理发展方向 。 有些家长带孩子来咨询时总是诉说孩子这不好那不好, 殊不知许多问题都是由于家长的病态心理造成的 。
首先, 家长的过分要强、虚荣心过高会给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 让孩子的身心承受超负荷的压力, 最终导致这样那样的心理障碍甚至疾病 。 例如, 有位家长把一个七岁孩子所有的课余时间都安排了各种各样的训练课程, 钢琴、绘画、英语、书法、下棋、作文等等, 结果孩子由于过于紧张造成抽动-秽语综合症 。 还有的孩子在家长的严密监督下仿佛学习考试都是为了家长, 平时学习还可以, 一到考试就紧张得不得了, 失眠、厌食、歇斯底里发作等, 有的临近考试竟要放弃 。
第二, 家长的过分挑剔、完美主义造成孩子许多心理障碍 。 例如, 家长对孩子写作业要求甚多, 孩子写一笔要反复描, 擦了写, 写了擦, 结果动作拖拉, 有时考试都写不完, 严重的还会造成强迫行为 。
第三, 家长的紧张焦虑情绪会传给孩子 。 有的孩子从小体弱多病, 家长非常担忧, 经常抱怨、烦躁不安、絮絮叨叨, 对孩子过分关注, 结果孩子变得敏感多疑、自卑、退缩、神经质 。
第四, 家长对孩子总是否定, 让孩子失去自信心 。 家长总希望孩子要表现得和自己小时候一样好, 甚至更好, 稍有一点缺点就横加指责, 把打骂当成家常便饭 。 有个5岁的孩子经常发脾气, 做事没有长性, 问他为什么会这样, 他说老做不好, 挨妈妈说, 一天要说三次, 没有表扬, 所以想发脾气 。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要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家长要容忍孩子有缺点, 耐心等待孩子成长 。 当发现孩子的问题时, 先反省自己的问题, 放松一点, 自己的问题解决了, 孩子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 自己解决不了, 可以找心理医生帮助分析和矫正 。
美国人教子十二法则
1、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
2、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
3. 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 。
4. 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 管束是父母的责任 。
5. 声言法则:要倾听他们的声音 。
6. 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是巨大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