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飘飘上半年卖出13亿元的奶茶,为何只赚了2万元( 二 )


(注:此图来源兴证国际证券研究所)
因此,既然成功的企业都是这么玩得(营销驱动),我们就不应把过多的注意力过多的放在营销费用比例高这一点上,而是应该更多的关注营销费用是否为公司带来了增长、渠道建设以及品牌的优势 。
三、 营销手段不是护身符,面对网红奶茶店的冲击,只能另辟蹊径
香飘飘昔日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营销的给力,更多的还是踩准了奶茶类饮品在国内爆发的风口,成为了diyi只吃螃蟹的人 。
然而,如日中天的香飘飘却遭遇了崛起的线下网红奶茶店的迎头痛击(喜茶、奈雪、一点点……) 。
首先,奶茶消费者逐渐发现奶茶的功能已经不再是“小饿小困喝香飘飘”,而更多地是追求口味;
其次,线下奶茶店的配置更加灵活,多少冰、几分糖、以及配料都能灵活定制;
最后,香飘飘落后的包装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手捧奶茶杯的时尚感及社交需求 。
以上几个原因,导致现在提到“奶茶”这两个字再也难以联想到香飘飘这个品牌,品牌影响力被极大的削弱了!
但如果说香飘飘就此被颠覆了也为时过早,只能说香飘飘的舞台从一个大的奶茶市场变成了一个奶茶细分市场 。
首先,香飘飘的单价避开了线下奶茶店的竞争,甚至在饮品大类中也是少有的单价区间(6-10元区间):低于线下奶茶店又高于普通瓶装饮料;
其次,香飘飘渠道一直一来都是超市,和线下门店比起来消费者的购买形态完全不同;
最后,冬季“暖手”需求也不是完全的伪需求(笑~)
因此,香飘飘确实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但不致命 。可见营销手段不是护身符,口味以及与时俱进的满足消费者需求才是根本 。
为此,香飘飘的转型势在必行或者说是迫不得已 。
四、 香飘飘转型路漫漫
关于转型,香飘飘有两个比较大的关键性决策 。
diyi,不开线下店不参与线下店的直接竞争而是固守超市渠道;
第二,不再依赖奶茶品牌香飘飘,选择重新树立新的品牌(MECO牛乳茶和兰芳园)发展即开即喝的液体饮料和果茶 。
对于diyi点,这个决策是正确的,避开了强敌的正面竞争(如果头脑一热为了市场的高估值选择开线下店,显然对投资者不负责任) 。但选择了diyi点就意味着战略性缩小奶茶市场,必须另辟蹊径 。
对于第二点,可以利用现有渠道拓展新产品 。但对于香飘飘而言却也有着难言之隐 。
还是拿维他奶举例子,维他新品维他柠檬茶虽然是全新品类,但是继承了维他的名字和品牌,因此维他的销售费用具有叠加效应 。而香飘飘的销售费用花出去必须打造一个新的品牌,而且还要花钱维系老品牌的市场份额 。所以说香飘飘的转型资金压力更大 。
新品类的成功最终还是要回归饮品的本质——“口味”,这是营销策略换不回来的,需要扎扎实实的投入研发费用 。这才是转型成功的weiyi要素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