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府曲江楼记翻译及注释 江陵府曲江楼记原文及翻译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这句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望月怀古》中的诗词名句,是古人望月怀思的名篇,被誉为最有意境、最浪漫、最美的的中秋诗词!
明月映照古城宾阳楼
张九龄的这首《望月怀古》,是1000多年前中秋之夜诗人在荆州古城登楼望月,思念远方亲人及妻子而写的 。
那天,张九龄登上荆州古城南门城楼,向南远眺,但见一轮皎月从水天一色的长江江面上冉冉升起,明月下巍峨的古城,浩淼无垠江水,仿佛凝结成一幅格外动人的画卷,一缕思乡之情由然而生 。他望月怀人,写下了千古流传的诗句 。
宾阳楼上望明月
那么,当我们今天登上荆州城墙南门城楼,望着城外纵横的街道、熙熙攘攘的人流时,不禁会发出疑问:诗人在这里怎么能感受到“海上生明月”的意境呢?
俗话说,沧海桑田 。古时候的荆州古城(江陵城),是控制长江、恃水为防的三国名城 。其雏型,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时期 。
根据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今城,楚船官地也 。《春秋》之渚宫矣 。”荆州古城,作为楚国郢都纪南城的外港,是楚国刻意经营的“黄金水道”、便于船舰出入的“官地”而出现在南中国的版图上 。
大家注意,《水经注》在这里给我们透露了一个信息,即:春秋战国时期荆州城是楚国的官船码头 。也就是说,那时荆州古城紧临长江河道 。
古城宾阳楼与十五的明月
古时,荆州古城护城河的河面非常宽广,连通江河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冬十月,以赵郡王李孝恭为荆湘道行军总管,带领战舰2000余艘,自夔州顺流东下,直达荆州城护城河,攻击隋后梁帝萧铣 。
据史书记载,“靖纵兵奋击,大破之,乘胜直抵江陵,入其外郭,又攻水城,拔之,大获战舰 。李靖使孝恭尽散之江中” 。文中所说的“水城”,就是萧铣的国都荆州城的护城河,是唐、梁两军进行大规模鏖战的战场!
而在《旧唐书·萧铣传》中,描述得则更加具体:“孝恭纵兵入郭,长围以守之 。数日,尅其水城,获其舟船数千艘 。”
可见,那时荆州城护城河的水面非常浩瀚,竟能容纳交战双方的“数千艘”舟舰作战 。而唐军把俘获的舟舰,从护城河放入长江,任其随波漂流,从江南赶来援救萧铣的十几万军队见无人的舟舰漫江漂流,自知兵败,便缴械投降了 。
位于古城的东南角的公安门,古时候为水门码头,是从公安到荆州城的水上要道,也是现在的护城河环绕古城最宽阔的地方 。
夕阳下的护城河——九龙渊
在荆州古城的6个城门中,公安门最小,也是唯一的一座水门 。
公安之名,与刘备有关 。三国时刘备借得荆州,关羽镇守十年 。相传刘备领荆州牧,治公安,视察荆州防务走水路,便在此门登岸入城,后人便以刘备驻守之地“公安”代称小东门 。
刘备东吴招亲后,曾携夫人孙尚香乘坐舰艇从公安门上岸进城 。东吴名将吕蒙率水军乔装商人,“白衣渡江”,攻破荆州,也是从公安门潜入 。城门上原有城楼,名为望江楼,现在已不存 。
至今,公安门的箭楼门前,还有泊船石岸、石阶以及望柱护栏 。
“滔滔江汉,南国之纪 。”从《诗经?小雅?四月》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滔滔江水近在咫尺 。那时的荆州古城南纪门,为东下江夏,西趋巴蜀的港口,是古人北望长江,上巴蜀和下吴越的必经之门 。
由于这里是荆州古城入江登船、上岸入城的交通要道,于是在城墙的瓮城两侧便设有方便往来船只沿护城河向城门两边延展至码头泊位,是荆州6座城门中唯一的瓮城前后门在同一中轴线的城门,且左右各有一耳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