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从兰州出发去敦煌,去参观敦煌莫高窟和鸣沙山,敦煌为何被誉为世界文明艺术之都?( 六 )


我曾从兰州出发去敦煌,去参观敦煌莫高窟和鸣沙山,敦煌为何被誉为世界文明艺术之都?

文章插图
研究院内高大笔直的古树,树影婆娑,九层楼大佛殿的十八风铃声声入耳,莫高窟那远逝的骄傲似乎在回响,民族苦难屈辱的泪水却绝不能再次流淌!遥望丝路,浮影联翩:隋朝的柔美、盛唐的华丽、五代的温煦、宋朝的拘谨、西域的神秘......多少优秀的工匠画师,他们走进了这些状如蜂巢的石洞,耗尽毕生的精力,留下旷世敦煌,正是这样一批又一批伟大而又无名的艺术耕耘者,为后世留下了人类最为辉煌的丝路文明也因此被誉为世界文明艺术之都!
世新说/敦煌是闻名于世的艺术之都 。敦煌莫高窟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 。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
甘肃敦煌地处河西走廊西端,是千里戈壁大漠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被称为东方艺术之都 。行走大西北,是整个甘肃新疆之行的顶尖之旅;如果不到敦煌,那才是最大的憾事 。
很早很早以前,我就知道敦煌飞天的美丽传说,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飞天造型,钩起了我对敦煌莫高窟及其鸣沙山月牙泉的向往 。而对于敦煌的了解,我仅限于影视和一些书籍的介绍,能亲眼目睹她的姿容,才是我的大西北之行的最为重要的收获 。
我用佛的大藏经念你的名/我用菩萨说法图为你演出/我用飞天的壁画描你的发/可你在哪?这是《大敦煌》电视剧插曲的歌词,一首由方文山作词、刀郎作曲的好听的歌,这首歌更加呼唤起我对敦煌的神往 。在刀郎的《大敦煌》苍凉凄美的旋律中,我和我的同伴先后游览了大敦煌所在的鸣沙山、月牙泉,特别是游览了莫高窟 。
敦煌鸣沙山山体由细沙聚成,山形优美峰如刀刃,据介绍,这里的沙峰白天随你怎么踩踏抚平,经一晚上的风吹,第二天仍然峰刃如故,十分神奇 。当人从山顶滑下,身体和细沙摩擦时就会发出悦耳的声响,尤其天气晴朗时,流沙声音妙如丝竹管乐,故有沙岭晴鸣之说 。
沿着景区陡峭的木梯,我们好不容易才爬上山顶 。往下俯瞰,谷底一泓弯月形湖泊在周边楼阁、芦苇的簇拥下尽收眼底,那就是被视为由天地日月精华造就的月牙泉 。月牙泉四周沙峰环抱,犹如一地金沙中镶嵌的蔚蓝明珠 。我们还了解到,尽管月牙泉与流沙之间仅数十米,但无论多大的狂飚风暴都不会被沙流掩埋,天工造物竟是如此的不可思议 。
莫高窟位于敦煌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与三危山之间 。这里原来是一条大泉河,所以最早的石窟开在底层;随着大泉河的干涸,后来的朝代逐渐在下面开了新洞窟 。莫高窟有一个九层楼建筑,很是壮观 。本来佛教宣扬的是七重天,但后来为了保护雕塑,又加了两层 。老远望去,一眼眼洞窟密密地分布在鸣沙山崖壁的断层岩上,除大门处的“九层楼”外,其它多数为三至四层,东西全长估计不到2公里,据介绍,虽经千百年的历史及自然风沙侵蚀和人为的破坏,至今莫高窟还存有洞窟492个,彩塑2400多尊,壁画总面积约45000平方米 。各窟都由洞窟建筑、彩塑和壁画所组成 。
说起莫高窟曾经面临的劫难,我们充满了沉重的历史感 。法国的伯希,瑞士的斯文赫定,英国的斯坦因,美国的华尔纳,都曾从莫高窟盗走大批经文或雕塑 。莫高窟里赫然留着伯希和拍摄时留下的第一批洞窟编号 。十月革命后逃亡的一批沙俄军队,被昏庸的清政府关押在莫高窟里,又是一场肆意的破坏 。而那个昏庸贪婪的王园逯更是让人痛恨 。我们参观了王园逯发现的藏经室 。虽然不大,但对于经书来说却是容量可观 。中国通斯文赫定在这里废寝忘食的通翻了一个星期,挑走了两千多卷精品 。这些都让我们激起冲天的义愤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