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原文及注解 岳阳楼记原文翻译注释( 二 )


第二段写岳阳楼的特点 , 作者是从两个方面来描写的 。岳州景色的壮丽 , 集中在洞庭一湖 。这里水势浩大 , 一望无边 , 山川明秀 , 早晚阴晴变化不同 。这就是在岳阳楼上所见的雄伟景象 , 古人已经说得很多了 。岳阳是连接各地的交通要道 , 被贬谪的官吏和诗人大半在这里聚会 , 那么不同的景色 , 能不引起人们不同的感情吗?文章里说的“迁客”是指被贬谪到远地的官吏 。“骚人”是指多愁善感的诗人 , 这个称呼是从屈原所作《离骚》那里来的 。
这段文字包括两层意思 。前一层到“前人之述备矣” , 描写岳阳楼的形势 , 表明岳阳楼成为人人欣赏的名胜 , 确是名不虚传 。这层意思作者没有详细写 , 因为“前人之述备矣” , 用不着多说 。可是也写得很精彩 。文章用一个“衔”字来说明洞庭湖和远山的关系 , 用一个“吞”字来说明洞庭湖和长江的关系 , 用字既精炼 , 又把死的地势环境写成活的形象 , 再加上下面的“浩浩荡荡 , 横无际涯” , 就使读者好像真是置身于洞庭湖旁 , 看到烟波浩淼的宏伟景象 。后一层意思顺着前一层说下来 , 用“然则”一转 , 从着重写景物过渡到着重写人 , 也就是从静态过渡到动态 。这层意思点明“因景生情” , 对岳阳楼的大观而言 , 是承上;对下面一大段描写景物的文章而言 , 是启下 。
第三段是分别写人们在不同景色影响下的悲喜之情 , 用来证实上一段末尾说的“览物之情 , 得无异乎 。”
这段话是说:有时候 , 连绵阴雨 , 长期不晴 , 狂风怒吼着 , 卷起湖上的波涛 , 天气显得阴沉沉的 , 日月都失去光彩 , 山川也好像被隐蔽起来 , 船只损坏 , 旅客们都被阻止住了 。傍晚一片昏黑 , 到处听到的是老虎和猿猴叫的声音 。在这个时候 , 人们登上岳阳楼 , 就会想起被贬逐 , 受排挤 , 背井离乡种种不如意的事 , 因而触景生情 , 觉得满目凄凉 , 心情十分沉重 。也有时候 , 在二三月里 , 春光明媚 , 湖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 , 一眼望到的是碧澄澄的万顷烟波 , 水天一色 。水面上沙鸥成群 , 水里游鱼可数 , 湖岸上长满茂密青葱的芳草 。晚上月亮出来 , 圆圆的月影沉入湖心 , 照在水面 , 发出闪闪金光 。在静悄悄的夜晚 , 远处送来一阵阵渔人歌唱的声音 。这时候 , 人们登上岳阳楼 , 就会觉得心旷神怡 , 忘掉世上一切荣辱得失 , 一面乘风凉 , 一面喝酒 , 那真是高兴极了 。
文章里说的“锦鳞游泳” , “锦”是形容美好 , “鳞”就是鱼 , 这种以部分代全体的写法 , 在文学作品里是常见的 , 像不说车而说“轮” , 不说船而说“帆”等都是 。“浮光跃金”的“跃”字 , 有的本子用跳跃的“跃” , 有的用照耀的“耀” , 都是表示闪动 , 意思差不多 。
【岳阳楼记原文及注解 岳阳楼记原文翻译注释】这一段着重写两种不同的景色 , 目的是用具体事例来说明感情随着环境变化的情况 。两部分布局相同 , 都是先写眼前看到的景 , 后写触景而生的情;写景部分 , 都是先写白天 , 后写晚上 。这段话在全篇中是个重点 , 这里写得越鲜明 , 越酣畅 , 下文的议论就越有着落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