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读这段文章 , 看得出作者是想精雕细琢的 。可是又不能过多地耗费笔墨 。这怎么办呢?作者很巧妙地解决了这个困难 , 办法是抓重点 。像这段的两部分里 , 重点各有三个:一个是天气 , 悲的一面是阴雨连绵 , 喜的一面是春光明媚;另一个重点是湖上的景色 , 这写得比较详细 , 尤其是喜的一面 , 水上 , 水中 , 天空 , 湖岸 , 飞鸟 , 游鱼 , 都有精致的描画 , 以说是绘影绘声;还有一个重点是牵连到景色中的人物 , 悲的一面是“商旅不行” , 喜的一面是“渔歌互答” 。这样抓住重点 , 举出一些有代表性的事物加以描绘 , 就构成两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 能够使读者获得活生生的印象 。
第四段是最后一段 , 正面写出自己的生活态度 。这段话是说:古时候品德高尚的人 , 不像上面说的人那样 , 随着景色的变化而或悲或喜 。这是因为 , 他们不受环境的影响 , 不计较个人的得失 。他们在朝就关心人民 , 在野就关心君主 , 无论得志不得志 , 都放心不下 。那么 , 什么时候才能够快乐呢?那就是 , 忧在一切人之先 , 乐在一切人之后 。这样的人才是我的同道呢 。文章说的“不以物喜”的“物” , 指环境和一切外界事物 , “庙堂”就是朝廷 。“微斯人”的“微” , 意思相当于是非的“非” 。
这段话是全文的中心 , 分作三层说 。第一层 , 到“或异二者之为” , 从批判上面的两种不同表现写起 , 虽然意思有转折 , 却承接得很自然 。接着用“何哉”设问 , 过渡到正面解说古仁人之心 , 这是第二层 。最后一层 , 明确表示自己的态度 , 要引古仁人为同道 , 这层意思用叹词“噫”起头 , 慨乎言之 , 可以见得是充满了强烈的向往的感情 , 这就显得态度不但明确 , 而且异常坚定 。
以上大致介绍了这篇文章的内容 。下面再总的谈谈这篇文章的优点 。
《岳阳楼记》过去是公认的一篇好文章;我们今天读了 , 也觉得确是很好 。究竟好在哪里呢?
首先当然是中心思想好 。它鲜明地表现了我国历代进步知识分子的抱负 。这篇文章虽然在描写景物方面写得很出色 , 它的着重点却在于发表议论 , 提出主张 。后代人推崇这篇文章 , 主要也就在于它的议论中包含着“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言 。这两句名言 , 我们日常谈话或者写文章时候也经常引用 , 以证明“吃苦在前 , 享乐在后”是人的高贵品质 , 可见这篇文章在今天来看还是有可资借鉴的地方的 。
在写作技巧方面 , 这篇文章也有不少值得学习的地方 。关于剪裁方面的问题 , 例如包括什么内容 , 什么地方详写 , 具体写 , 什么地方略写 , 概括写 , 怎么样布局 , 怎么样过渡 , 上面介绍内容的时候已经谈到 , 不再重复 。这里想着重分析一下作者精雕细琢的那段写景文章 , 看看有什么特点 。这可以提出四个方面说一说 。
第一是写景色能够利用典型的鲜明的形象 , 以造成逼真的境界 。我们念“若夫霪雨霏霏 , 连月不开”这一节文字 , 就会有天昏地暗、阴风惨惨的感觉;念“至若春和景明 , 波澜不惊”这一节文字 , 就会有春光明媚、万物欢欣的感觉 。这就是因为 , 作者写出的一些事物 , 都是有代表性的 , 而且具有鲜明的形象 。客观世界的任何景象 , 都是复杂的因素集合而成的 , 描写一种景象 , 不可能把一切组成部分都写下来 。所以要眼光锐敏 , 选择有代表性的 , 点染一笔两笔 , 使景色活现在读者眼前 。《岳阳楼记》描写景物 , 正是用的这种手法 。试想 , 用“阴风怒号 , 浊浪排空”表现坏天气 , 用“上下天光 , 一碧万顷”表现好天气 , 不是非常经济、非常恰当吗?
- 赠赵伯鱼详细解析 赠赵伯鱼原文及翻译赏析
- 陶渊明人生无根蒂原文 人生无根蒂全诗的翻译
- 韩非子说难原文赏析 韩非子说难原文翻译
- 陆游的书愤全诗赏析 陆游书愤原文及翻译
- 孟子滕文公上原文及翻译 孟子滕文公上
- 礼记全文原文 礼记学记原文及翻译
- 骑鹅旅行记给人启示 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作者简介
- 怎样才能忘记最伤心的事?
- 唐雎说信陵君阅读答案 唐雎说信陵君原文及翻译
- 江陵府曲江楼记翻译及注释 江陵府曲江楼记原文及翻译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